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茭镇

北茭镇

明洪武二十年(1387)改荻芦寨置,属连江县。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北茭。《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连江县:北茭镇在“县东北百十里,西北至罗源县八十里。本名荻芦镇,宋时水砦盖设于此。元为荻芦巡司。洪武二十年改今名,并置城于此,与定海(今连江县东北定海)相为唇齿。嘉靖二十七年倭贼流劫北茭,官军御却之,是也”。


古镇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获芦寨置,即今福建省连江县东北北茭。属连江县。《读史方舆纪要》福州连江县北茭镇:“县东北百十里,西北至罗源县八十里。本名荻芦镇,宋时水寨盖设于此。元为荻芦巡司。洪武二十年改今名,并置城于此。与定海(今连江县东北定海)相为唇齿。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倭贼流劫北茭,官军御却之,是也。”


猜你喜欢

  • 广东路

    即广南东路简称。治所在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贺江、罗定江、漠阳江以东地区。元至元间废入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即“广南东路”。

  • 北清郡

    应为北淯郡。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魏书·地形志》 讹作“北清郡”。

  • 棉津汛

    即今江西万安县南棉津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7: 吉安府万安县南有棉津汛。

  • 巴安县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为川滇边务大臣驻地。治所在今四川巴塘县。次年升为巴安府。1913年复改巴安县,属边东道。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1年改为巴塘县。1955年属四川省。古

  • 上坑蓢

    即今广东台山市。《明史·地理志》新宁县:“弘治十一年以新会县德行都之上坑蓢置,析文章等五都地益之。”

  • 东峤山

    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县之间。《水经·溱水注》:连水“出南康县凉热山连溪,山即大庾岭也,五岭之最东矣,故曰东峤山”。《元和志》卷34始兴县:“大庾岭一名东峤山,即汉塞上也,在县东北一百七十二

  • 符禺山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四十里。《山海经·西山经》: 小华山 “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符禺之水出焉”。《清一统志·同州府一》引 《华州志》: “符禺山,即今之涧谷,在州西南四十里。”

  • 罗坊镇

    ①即今江西南丰县西南罗坊。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 置巡司于此。②即今江西奉新县西罗市镇。明、清置巡司于此。③即今江西新余市东北罗坊镇。明嘉靖 《临江府志》 卷3: 新喻县有罗坊镇。在江西省新余市

  • 赤水河

    在今贵州西北部。为长江上游支流。源出云南镇雄县东境,东北流经川、黔边境,至贵州习水县西南折而西北流,经赤水县西,东北至四川合江县入长江。明曹学佺《名胜志》说:赤水河“旧名赤虺。唐武后征云南檄文有赤虺河

  • 葫芦山

    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三十六里澉浦镇葫芦湾村。《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葫芦山 “潮汐消长,如葫芦出没,故名。语曰: ‘潮生潮落,葫芦自若。’ 下有葫芦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