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千佛山

千佛山

①又名历山。在今山东济南市南郊。道光《济南府志》卷5:“隋开皇间,因石作形,镌成佛象, 又名千佛山。”

②即今四川安县西北千佛山。《清一统志·龙安府》:千佛山“在石泉县西一百里。三峰鼎峙,上出云霄。陟其巅,俯视川西如指掌。上有寺,盖以铁瓦。有龙湫,祷雨甚灵”。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此与国民党军激战,歼敌一团,胜利进入茂县。千佛山及千佛寺为县风景名胜区。


(1)在辽宁省彰武县东北、大四家子乡阿古庙屯境内。南北走向,主峰海拔226米。山石嶙峋,松槐成阴,小溪流经西麓,景色优美。据彰武县“石刻登表”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于此山顶四周峭壁上,雕刻石佛像一百五十余尊。”近已查知为190多尊,千佛山之名由此而得。造像千姿百态,工艺精巧。西坡悬崖陡壁间有观音洞;洞西侧有阿古庙(“阿古”是蒙古语,意为山洞或地洞),遗迹仍可辨认。(2)在山东省济南市南郊。古称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称舜耕山。北魏及隋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海拔285米。登山有东西两路。盘路中有“齐烟九点”坊。悬崖下有唐贞观间始建的兴国寺,寺内千佛崖有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唐贞观年间雕造的佛像多尊。崖下极乐、龙泉、黔娄等洞也多石佛造像,大小石窟有百余处。还有观音堂、大佛头等名胜古迹。千佛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卢奴山

    在今四川芦山县东。《寰宇记》卷77卢山县:卢奴山“在县东五里,与始阳山相接”。县以此名。

  • 钱仓千户所

    明洪武十九年 (1386) 置,属昌国卫。在今浙江象山县东北三十四里钱仓村。清改钱仓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象山县东北钱仓村,属宁波府。清废。

  • 安公谷

    在今陕西铜川市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九年(384),苻坚围姚苌于赵氏坞,“后秦军中无井,秦人塞安公谷,堰同官水以困之”。即此。

  • 戊己山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南。《清一统志·泰安府》:戊己山,“《府志》:明弘治间筑土所成,以镇黄河决口,下临龙潭,即古决口也。山名戊己,取土制水之象。山上有亭, 为张秋名胜”。

  • 永宁驿

    ①明洪武二年(1369)设,在今广西陆川县南。《方舆纪要》卷108陆川县:永宁驿,“《舆程记》: 自永宁而东南, 由回龙、流埇、麻陂、墟洞、尾流、茶六等河,七十二里达广东石城县之三合驿”。②明置,在今

  • 和曲州

    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置,属武定路。治所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南十里旧州。明属武定府,隆庆四年 (1570) 徙州为府附郭,治所即今武定县。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废。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

  • 土屯耆

    在今江西广昌县东十五里。三国吴于此置南丰县。隋开皇九年(589)县废。

  • 打造部落馆

    馆驿名。又作打造馆。辽置,在今河北承德市东北高寺台东南(今为承德县地)。《辽史·地理志》“松山州”后引宋王曾《上契丹事》曰:“松亭岭甚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

  • 罗博县

    元置,属定远府。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北。后废。古县名。元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北。属八番顺元宣慰司。后废。

  • 平原县

    ①秦置,属济北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北击齐,“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即此。西汉为平原郡治。东汉为平原国治。北魏为东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