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刀泉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东。《舆地纪胜》卷66鄂州: 卓刀泉 “在江夏东十里刘备郊坛下。世传关羽尝卓刀于此。有庙在泉上”。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东。《舆地纪胜》卷66鄂州: 卓刀泉 “在江夏东十里刘备郊坛下。世传关羽尝卓刀于此。有庙在泉上”。
在今山西浑源县东。《清一统志·大同府》: 圆觉寺 “在浑源州治东。金正隆三年建”。今寺宇已毁,而古塔独存。
一作大红罗山。又名长岭山。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明《辽东志》卷1:大虹螺山在“(宁远卫)城东北六十里,层峦叠嶂”。明时因山筑城,今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中部。主峰海拔900米。山体由花岗岩组成。矿产有钼
即石境山。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宋避太祖之祖赵敬讳,改称石鉴山。
①即东阳山。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七十余里。《方舆纪要》卷21盱眙县:云山“一名东阳山,盖以旧县而名。上有天井,冬夏皆水深五丈许”。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六十里南湖北岸之昆山。《方舆纪要》卷28宣城县“麻姑
①在今江西新干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象江 “在新淦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象江 “源出新喻县界,东流三十里,合于清江”。②即今广西象州县西之柳江。《方舆纪要》
在魏州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 内。《资治通鉴》: 五代梁乾化二年 (912),宣义节度使杨师厚军于魏州,“馆于铜台驿”。胡三省注:“因铜雀台以名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二十五里)。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博平郡,乾元元年(758) 复改博州,属河北道。辖境相当今山东聊
又作瑚叶卫。明正统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上游刀毕河流域。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2:“瑚叶卫,正统后置,旧讹兀也。”后废。
在今湖北秭归县 (剪刀峪) 西北新滩镇。《舆地纪胜》 卷74归州: 新滩 “天圣丙寅,赞唐山摧,遂成新滩。皇祐间,太守赵诚疏凿,有摩崖碑。其滩有龙门、佛指甲、官槽。而官槽与龙门相对”。南宋陆游 《入蜀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石壕镇。清同治《綦江县志》卷1:石壕场“西南二百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