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明河

南明河

①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十里。《清一统志·兖州府一》: 南明河 “源出黑风口诸山泉,西径梁山,又西径奚公山,受薛河支流,又西径白山,入微山湖”。

②在今贵州贵阳市南。《方舆经要》 卷121贵阳府: 南明河 “源出定番州 (今惠水县)界,东北流经青岩下,至 (府城) 南门外,中有芳杜洲,广百步,可以种植。其下流为清水江。《志》 云,清水江在府东北百二十里,与新添卫分界,水甚清洌。两岸峰岩壁立,崎岖难行,乖西、巴乡诸部苗佬倚此为险。景泰三年,南和侯方瑛将兵济此,平其两岸,以为坦途,至今苗僚夺气。又东北入于乌江”。

③源出今贵州长顺县东北,北经贵阳至开阳县为清水江,注于乌江。明郭子章 《黔记》 卷 8:“南明河源出定番州界,东北流经郡城至巴乡,北流合乌江,通思南府,绕城入蜀江。第万石嶙峋,舟楫阻碍。先是巡抚舒应龙、江东之俱议开未果。”


乌江支流清水江的上源。在贵州省中部。源于苗岭中段平顺县与贵阳市花溪区交界的野鸡岩山麓,向东北流经贵阳市花溪区、南明区、乌当区及龙里、开阳两县边界,至龙里两岔河纳独水河后,始称清水江。长215千米,流域面积 6600 平方千米。流经花溪区段又称花溪河,两岸奇峰突兀,风景秀美。


猜你喜欢

  • 涿鹿

    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四十里古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邑于涿鹿之阿”。即此。

  • 柤山

    在今湖北襄阳县与南漳县之间。《隋书·地理志》: 襄阳府义清县有柤山。《元和志》 卷21南漳县: 柤山 “在县东北一百八里。吴将朱然、诸葛瑾从柤中乘山险道北出,柤中去襄阳城一百八十里。按此是地名,非山,

  • 龙头营

    ①在今贵州龙里县东。《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进围贵阳,巡抚王三善赴救,“三日抵龙头营,屡败贼兵,遂夺龙里”。②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铜仁府》:龙头营“明万历

  • 严州

    ①北周天和三年(568)于嶲城置,治所在越嶲县(今四川西昌市)。《寰宇记》卷80嶲州:严州“取其严敬为称”。五年(570)改为西宁州。寻复为严州。隋开皇六年(586)复改为西宁州。②唐武德四年(621

  • 宕昌县

    唐武德四年 (621) 分北流县置,属容州。治所在今广西容县境。后废。(1)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南境。先后属铜州、容州,乾封三年(668年)改属禺州。唐末废。(2)

  • 下杜城

    即今陕西西安市南杜城。本秦杜县,西汉宣帝迁治东原,更名杜陵县,故以故址为下杜城。《汉书·宣帝纪》:曾孙“尤乐杜雩、鄠之间,率常在下杜”。《水经·渭水注》:“沈水又西北径下杜城,即杜伯国也。”

  • ①一作缪国。西周封国,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 文公五年(前622),“冬,楚公子燮灭蓼”。即此。②亦称。 春秋国名。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六十六里湖阳镇。《左

  • 代英县

    1933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上杭、永定二县边境析置,治所在太拔(今福建上杭县东南太拔)。以恽代英烈士命名。1935年1月裁撤。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3年由上杭、永定两县析置。以纪念193

  • 清浪滩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百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81沅陵县 “沅江” 条下: 清浪滩 “滩口又有三门滩、闪电洲”。

  • 琉璃关

    明置,属南江县。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十里。《方舆纪要》 卷68南江县: 琉璃关 “关口有石磴,巉岩为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