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九年 (1376) 置,属山东都司。治所在今山东蓬莱市。《方舆纪要》 卷36登州府: 登州卫在 “治府城内。……领左、右、中、前、后、中左、中右七千户所”。
南朝梁大通元年(527)置,治所在涡阳县(今安徽蒙城县)。辖境相当今安徽蒙城县等地。东魏武定六年(548)改为谯州。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改涡州置,治涡阳县(今安徽蒙城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蒙城、
清置,在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南。清西清 《黑龙江外纪》 卷2: “由八虎道至盛京道里……齐罕特默,五十里至哈斐尔罕。”
又名斜谷城。即今陕西眉县。《元和志》 卷2郿县: “斜谷城,城南当斜谷,因以为名。” 《方舆纪要》 卷55郿县: 斜城 “城北去渭水里许。宇文周保定中筑,置云州于此,建德中废”。
①又名湟水、洭水。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东陂河、连江。《水经·洭水注》:洭水“出桂阳县西北上驿山卢溪,为卢溪水,东南流径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方舆纪要》卷101连州:卢溪水在“州西北二十里。源出湖广蓝
在今云南龙陵县东北三十六里镇安镇。《方舆纪要》 卷118顺宁府: 勐淋寨 “在府境。万历十一年,湾甸酋景宗真导缅入姚关,寇施甸,焚掠顺宁,破猛淋寨,即此”。傣语 “猛淋” 意为栗树坝。
在今江西大余县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双童岭在“府南三十里。即大庾之支陇,名三将军岭。绵亘二十里,三峰并秀。俗谓双童讲书台,以两峰并列,中峰稍平也”。
东汉建安时公孙康析乐浪郡南部置,属幽州。治所在带方县 (今朝鲜黄海北道凤山土城内)。以带水得名。辖境相当今朝鲜黄海南北道、京畿道及江原道北部地。西晋建兴元年 (313) 侨治棘城 (今辽宁义县西南)。
即今山西运城市西北北相镇。《清一统志·解州》 “霍赵堡”条下:“又北相堡,在(安邑)县西北。”
在今江西大余县西。《明史·地理志》 大余县: “西有郁林镇巡检司,治晶都村,后迁浮江隘,又迁黄泥港”。在今江西省大余县西。明初置巡检司于此。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