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奎
亦作卜魁。即齐齐哈尔城,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市旧城区。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1:“齐齐哈尔,屯名,在今城西南十余里,城所在号卜奎。相传筑城议在齐齐哈尔,既以中隔嫩江不便,改今地,故齐齐哈尔虽以名城,而卜奎实通称。 卜奎,方言也,国语奎作克伊切,有音无字,因以奎代,亦作魁。”据清方式济《龙沙纪略》: 卜魁,达斡尔语意为“大力士”。
又作卜魁。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旧城区的旧称。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于此立城,名卜奎。“奎”为满语“克伊”的切音,因有音无字,故以“奎”或“魁”替代。
亦作卜魁。即齐齐哈尔城,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市旧城区。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1:“齐齐哈尔,屯名,在今城西南十余里,城所在号卜奎。相传筑城议在齐齐哈尔,既以中隔嫩江不便,改今地,故齐齐哈尔虽以名城,而卜奎实通称。 卜奎,方言也,国语奎作克伊切,有音无字,因以奎代,亦作魁。”据清方式济《龙沙纪略》: 卜魁,达斡尔语意为“大力士”。
又作卜魁。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旧城区的旧称。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于此立城,名卜奎。“奎”为满语“克伊”的切音,因有音无字,故以“奎”或“魁”替代。
①北魏置,属淅川郡。治所在马蹬城 (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口水库中)。北周废。唐初复置,属淅州。贞观八年 (634) 废。五代梁复置,属邓州。元初废。明成化六年 (1470) 复置,属邓州。徙治今淅川县西
①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史记·赵世家》: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攻中山,“合军曲阳,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阚骃《十三州志》载:上曲阳有丹丘城。《方舆纪要》卷14曲阳县“丹丘城”条称:“或曰,丹丘
在今湖南津市市南。《舆地纪胜》 卷70澧州: 药山 “在澧阳县南八十里。昔多芍药,故名”。明 《寰宇通志》 卷57常德府: 药山 “唐僧惟俨道场。刺史李翱曾访之”。
亦作谦州、谦谦州、俭俭州。元置,在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乌鲁克穆河与克穆齐克河会流处南之鄂依玛克古城。《元史·忠义传·伯八》:“世祖即位,以伯八旧臣子孙,擢为万户,命领诸部军马屯守欠欠州。”又《刘好礼传》
亦作阿罗布斯山。又名省嵬山。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北之桌子山。《清一统志·鄂尔多斯》:省嵬山“在右翼中旗西北二百二十里。今名阿罗布斯山”。
①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春秋》: 隐公九年 (前714),“夏,城郎”。又庄公十年(前684),“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即此。清江永 《春秋地理考实》 谓隐九年所城之郎为 “鲁近郊之
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博罗县: 泊头墟 “距罗浮山十五里,广、惠二郡舟楫及自陆路而至入罗浮山者,皆毕集于此”。
在今云南安宁市东十里小桃花村后洛阳山崖壁上。《清一统志·云南府》 载: 法华寺 “在安宁州东洛阳山。大理段氏建。中有遥岑楼,登之可览一州之胜。明杨慎以所得禹碑墨本,镌之岩石”。今寺已废。石窟开凿于大理
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 卷118蒙化府: “蔡阳河在城南。源出东山,流入阳河。”
1913年改留坝厅置,属汉中道。治所即今陕西留坝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属汉中市。面积 1970 平方千米。人口4.6万。辖5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原名刘坝,相传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