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象山
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嘉街东。 《方舆纪要》 卷116嘉县: 卧象山 “在县治 (今鄂嘉街)东。形如蹲象。 上有嘉千户所旧址。 泰定间所建,属景东路”。
在今云南省禄丰县西。山形如蹲象,故名。元设千户所于其上。明时其山产银。
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嘉街东。 《方舆纪要》 卷116嘉县: 卧象山 “在县治 (今鄂嘉街)东。形如蹲象。 上有嘉千户所旧址。 泰定间所建,属景东路”。
在今云南省禄丰县西。山形如蹲象,故名。元设千户所于其上。明时其山产银。
清置,属寿阳县。即今山西寿阳县西北二十里宗艾镇。在山西省寿阳县北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宗艾,人口 2950。清代为宗艾都治所,故名。1949年属寿阳县七区。1953年设宗艾乡
一名阳岐山。在今湖北石首市内。《寰宇记》 卷146石首县: 绣林山 “在楚望山前,汉照烈娶孙夫人于此,锦绣如林”。在湖北省石首市城区西北,长江南岸绣林镇。海拔83米。原称阳岐山。相传东汉建安十五年(2
又名魏脽。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史记·封禅书》: 西汉元鼎四年 (前113),“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丘”。
俗名柱子崓。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六十里。金贞祐三年(1215), 红袄军首领刘二祖与金兵战于大沫堌,被俘就义。 《方舆纪要》卷33费县:大沫崓“根盘三十里, 壁立干霄, 如巨柱之擎天也”。
①东汉改义成侯国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十五里拖城。西晋属淮南郡。东晋后废。北魏复置,属临淮郡。北齐废。②东晋孝武帝侨置,为义成侨郡治。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南朝宋移治均(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竹篙镇,道通乐至县。清嘉庆《金堂县志》卷2:竹篙寺场“去城(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一百五十里”。
清乾隆四十四年 (1779) 置,属迪化州。治所即今新疆玛纳斯县。光绪十二年 (1886) 属迪化府。民国初属新疆迪化道。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53年改名玛纳斯县。古旧县名。清乾隆
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卫河上。《资治通鉴》:唐大顺二年(891),“春,正月,罗弘信军于内黄。丙辰,朱全忠击之,五战皆捷,至永定桥,斩首万余级”。即此。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南卫河北。《资治通鉴》:唐大顺二年
在今四川崇州市城中。 北宋赵《蜀倅杨瑜邀游罨画池》 诗云: “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今池建有楼台亭榭,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湖东有陆游祠,南有清建文庙。
唐建。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沣峪口南六里。为佛教律宗祖师道宣的道场。今院内正殿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