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龙镇

双龙镇

又作双龙城。亦名大五井子。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1913年于此置望奎设治局。1917年改为望奎县。


(1)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东南部。面积97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双龙西村,人口1450。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有两个蓄水池内传说有龙而得名。1949年属六区,1956年置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复镇。农产小麦、玉米、谷子、荞麦,畜产牛、马、绵羊、猪。有机械厂。托萨公路经此。(2)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北部。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曲家店。人口3300。境内有二山岗形状似龙,故名。1958年析设双龙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置镇。主产玉米、甜菜等。有农机、制砖等厂。怀茂公路经此。(3)在河南省西峡县东部。面积296.4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蛇尾街,人口370。因境内二山蜿蜒如龙,取名双龙镇。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区。1969年撤区并社为蛇尾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改镇,并更今名。主产小麦、玉米、稻、甘薯、烟叶,盛产香菇。有金、铜、石墨等多种矿藏。311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屈家岭遗址、龙潭沟瀑布群等。(4)在重庆市长寿区东部。面积40.1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双龙场,人口 8390。以双龙场得名,清初建场,因地处石龟、永安二山余脉相交处,中有小溪横贯,喻为双龙饮水,故名。宣统三年(1911年)设双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并入原罗山乡的六村建双龙镇。产稻、小麦、玉米、甘薯、油菜籽及榨菜。为区东北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化工、建材等厂,附近卤盐、天然气已陆续开发。双龙至合兴、罗围、狮子滩等地均通公路。(5)在重庆市巫山县中北部。面积49.6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巴雾河,人口740。三峡水库淹没0.8平方千米,移民 1500 人。新镇规划面积0.3平方千米,人口 3500 人。新镇选址在马家屋场一小道坪一带。清时,辖境为龙雾堡、龙嗉堡、垒头堡等。1940年废堡建乡,定名双龙乡。1958年建双龙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镇。主产玉米、稻、小麦、豆类、薯类。特产油桐、乌桕、茶叶、烟叶、黄花。有综合加工、酿酒等厂。为大宁河旅游食宿地,有旅游、饭店等服务设施。公路可至巫山、金坪、龙雾、钱家等地。(6)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西北部。面积43.5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老街,人口4000。清同治时因两山相对,中建有一庙,犹如双龙夺宝,故名。1949年为双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0年建镇。有蔬菜种植、水果、药材、养殖业。有煤矿和酿酒、陶瓷、粮油加工等厂。襄渝铁路、魏复公路、双新公路经此。(7)在四川省阆中市南部。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双龙,人口1130。因场侧有小溪汇入嘉陵江,喻双龙,故名。清咸丰年间建场。1949年为双龙乡,1962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彭城乡并入,置双龙镇。1994年彭城乡划出。产广柑、橄榄油、蚕茧。有石油、天然气。有制糖、榨油、铁木加工、果品、饮料等厂。南广公路经此。(8)在四川省中江县中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双龙,人口3180。原名吴店,明末毁于兵火。清道光时重建兴场,以前后两山山形如龙而名。1949年为双龙乡,1958年为双龙公社,1984年复双龙乡。1996年柴山乡并入置镇。产油菜籽、花生、水果等。有农机、粮油加工、缝纫等业。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中遂公路经此。(9)在四川省资中县东北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舒家桥,人口 1200。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建场。1992年由铧头乡、同川乡、骑龙乡、舒家桥镇合并置双龙镇。产甘蔗、油菜籽、花生等。有酿酒、农机、汽车配件、建筑、农副产品加工、自来水等业。为农副产品集散地。通公路。古迹有“兴禅寺”。(10)在四川省宜宾县南部。面积153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双龙,人口1700。镇以驻地名,因两溪汇流于场侧,故名。1949年为双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黄格、捧印、罗河三乡并入。产水果、茶叶、花生。有机械、农机、酿造、砖瓦、制糖等厂及茶场、林场。农副产品集散地。公路与川云公路中线相接。(11)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南部。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双龙桥,人口350。清同治年间此地两条小河上各修一座小桥,名双龙桥,故名。1953年设双龙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6年与东香、龙泉二乡合并设双龙镇。主产稻、玉米、小麦,盛产茶叶、木耳、蚕茧。有公路接安岚公路。(12)在陕西省黄陵县中北部、沮河上游北岸。面积396平方千米。人口6470。镇人民政府驻双龙街,人口750。清雍正《陕西通志》载,明代为双柳镇,清初撤镇为村。后以所居山形似两条巨龙盘绕改今名。1949年设双龙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8年设镇。主产玉米、小麦、谷子,特产线麻。有林场。有公路通店头镇、桥山镇。


猜你喜欢

  • 同波堡

    北宋置,属廓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黄河北岸。《宋史·地理志》 廓州:同波堡“东至廓州巡检界二十里,西至肤公城界一十五里,南至黄河不及里,北至肤公城一十五里”。后废。

  • 武山县

    ①西魏改惠怀县置,属武宁郡。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北。隋大业初废入乐乡县。②1914年改宁远县置,属甘肃渭川道。治所即今甘肃武山县。因县西南有武城山,为三国魏将邓艾拒蜀将姜维处。故名。1927年直属甘肃省

  • 者牙寨

    即者亚寨。在今贵州麻江县东南宣威镇。万历 《贵州通志》 卷20载巡抚舒应龙 《剿平者牙叛苗疏》。

  • 临津县

    ①西晋永兴初分阳羡县置,属义兴郡。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北五十里。隋开皇九年 (589)废。唐武德七年 (624) 复置,属南兴州。八年(625) 又废。②十六国前凉置,属晋兴郡。治所即今甘肃积石山保安

  • 罗为县

    唐贞观十四年 (640) 改邪施县置,属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寰宇记》 卷121播州芙蓉县: 废罗为县 “以界内罗为水为名”。显庆五年 (660) 废。

  • 六安宣抚司

    即六番招讨司。在今四川天全县。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25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元宪宗时复置六安宣抚司,属吐蕃等处宣慰司,后改六番招讨司,又分置天全招讨司。”

  • 妫川县

    ①唐天宝中置,属妫州。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后废。②金明昌六年(1195)改怀来县置,属德兴府。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沙城)东南旧怀来(已没入官厅水库)。元复名怀来县。古县名。(1)唐天宝中析怀戎县置,

  • 午极集

    即今山东乳山市北午极镇。旧属牟平县。民国《牟平县志》卷3:午极集“在县(治今宁海镇)南偏西九十里”午极镇。

  • 大柏树镇

    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北大柏乡。清同治《涪州志》卷1:长滩里有“大柏树”。

  • 披云 (雲) 山

    在今浙江青田县南瓯江对岸。《方舆纪要》 卷94青田县: 披云山 “在县南三里。大溪经其北,县之水口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