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呼伦贝尔盟

呼伦贝尔盟

清末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地。1915年划为 “特别区域”,直接归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节制,并受黑龙江省监督。1920年取消 “特别区域”,呼伦贝尔副都统专辖蒙旗事宜。1932年伪满洲国在此设兴安北分省。1945年解放后,成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1946年改为呼伦贝尔自治政府。1948年改为呼伦贝尔盟,盟府驻海拉尔市。1949年与纳文慕仁盟合并为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1954年兴安盟并入,复设呼伦贝尔盟。1980年将原兴安盟所属旗县划出。据西清 《黑龙江外纪》 卷1: “呼伦贝尔,一作呼伦布雨尔,通称海兰尔。盖其地有池,一曰呼伦,一曰贝尔,官军屯驻二池间,因以名地。” 呼伦贝尔盟即以呼伦、贝尔二湖为名。


旧盟名。1954年由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和兴安盟合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辖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额尔古纳、根河等市和陈巴尔虎、阿荣、新巴尔虎左、新巴尔虎右等旗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二自治旗。行政公署驻海拉尔市(今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1969—1978年期间,曾改属黑龙江省。2001年撤销,改置呼伦贝尔市。


猜你喜欢

  • 八字堡

    在今四川苍溪县北八十里五龙镇(八字关)。《方舆纪要》卷68苍溪县:八字堡在“县北八十里。有巡司戍守”。

  • 浮梁州

    元贞元元年 (1295) 升浮梁县置,属饶州路。治所即今江西浮梁县。明洪武初复降为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浮梁县置,治今江西省浮梁县。属饶州路。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和浮梁县。明洪武初降为县。

  • 皋兰县

    清乾隆三年 (1738) 置,为甘肃省会及兰州府治。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以皋兰山为名。民国初年为甘肃兰山道治。1927年直属甘肃省。1941年析城区置兰州市。1955年皋兰县迁治石洞寺 (今皋兰县治)

  • 罗渡镇

    即今湖南耒阳市西南五十里罗渡乡。明置巡司于此。在四川省岳池县东南部。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罗渡,人口 7880。清光绪年间开市。以罗渡溪得名。1949年为罗渡乡,1952年析置罗

  • 台中市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台湾县。1920年日本占领期间始置台中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台中市,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中市。在台湾省本岛中部。面积163.4平方千米。人口101.4万。是台

  • 凌山

    即拔达岭。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口。唐时通往西域的重要山隘。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跋禄迦国 “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

  • 守口堡

    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二十里守口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守口堡“嘉靖二十五年置,隆庆六年增修。周一里有奇,……隆庆初,寇由此入犯”。

  • 项浦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北。《寰宇记》 卷94乌程县: “掩浦一名项浦,在县东北十六里。顾长生 《三吴土地志》 云: 昔项羽观秦皇舆御曰: ‘可取而代也,’ 伯项梁闻,掩其口之处,因名之。”

  • 小沂水

    在今山东沂水县东。《水经·沂水注》:“小沂水出黄孤山西南流,径其城(故东莞城)北,西南注于沂。”

  • 关外

    ①秦、汉、唐等定都今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地区为关内;对关内而言,又称关东地区为关外。②旧称山海关以外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外。③旧称今四川康定以西地区为关外,因县治打箭炉位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