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路口隘
即今浙江永康市东北四路镇。《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四路口隘“在县东北六十里,与东阳县接界。《闻见录》:自永康趋东阳,出四路口长户坑,为往来之径道”。
即今浙江永康市东北四路镇。《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四路口隘“在县东北六十里,与东阳县接界。《闻见录》:自永康趋东阳,出四路口长户坑,为往来之径道”。
北宋置,属清水县。即今甘肃清水县东北百家站。(1)古镇名。即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百家站。北宋属清水县。(2)今镇名。(1)在河南省辉县市中东部。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百泉,人口 7
北宋置,属穰县。在今河南新野县境。
又作查里江。即今缅甸境之萨尔温江。明、清称喳哩江。《方舆纪要》 卷119镇康御夷州: 潞江在 “州西七十里,亦曰喳哩江,与潞江安抚司接界处也。天启二年木邦兵据喳哩江,镇康酋闷枳奔姚关,姚关守备遣官抚之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升宝山县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北一百三十六里宝山石头城。明属丽江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 废。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宝山县置,治今云南省丽江
1937年8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东靖边、新城、横山三县合置,治镇堡 (今陕西靖边县南镇静乡)。取靖边、横山二县首字为名。同年11月改名靖边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7年8月由东新城、东靖边、横山三县
即今新疆阿克陶县东南库斯拉甫乡。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4蒲犁: 科素拉堡 (庄) 在 “城南四百四十里”。
在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2永兴县“龙耳山”条下:土富山“《志》云,山旧有银井,凿之益深,因名”。《清一统志·郴州一》谓在县东南三十里。
又作下鄀。春秋时国名。允姓。都商密 (今河南淅川县西)。《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 (前635),“秋,秦、晋伐鄀”。即此。此为下鄀,金文作 “蠚”、“”。 文公五年 (
1927年由怀宁县析置,治安庆城(今安徽安庆市)。1930年撤销,并入怀宁县。解放后1949年4月复置,同年10月又废。1950年复设安庆市。在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面积1.53万平方千米(市辖
元元贞元年(1295)以吉州路改名,治所在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万安间的赣江流域。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改为吉安府。元元贞元年(1295年)改吉州路置,治庐陵县(今江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