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四面山“在太湖县北十五里。下有大中寺”。《方舆纪要》卷26太湖县:四面山“山方而锐,四面如一”。
在重庆市西南江津市南部,邻近贵州省。同名主峰海拔 1709 米。以山、水、林、瀑取胜,景色壮丽。丹霞地貌发育,悬崖峭壁,奇峰异石,瀑布成群,落差100米左右的即有8处。并多湖泊溪流。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岩画等人文景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四面山“在太湖县北十五里。下有大中寺”。《方舆纪要》卷26太湖县:四面山“山方而锐,四面如一”。
在重庆市西南江津市南部,邻近贵州省。同名主峰海拔 1709 米。以山、水、林、瀑取胜,景色壮丽。丹霞地貌发育,悬崖峭壁,奇峰异石,瀑布成群,落差100米左右的即有8处。并多湖泊溪流。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岩画等人文景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唐方镇名。即横海军后期之号。治所在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旧州镇)。《旧唐书·文宗纪下》:大和五年(831),“赐沧德节度使曰义昌军”。乾宁五年(898)并入幽州。见“横海军”。
在今四川达县东南。清乾隆 《达州志》卷1: 捍城山 “在州东南五十里。石崖峻峻,环绕如城,周回九里十八步。前宋兵革,迁州县城于此”。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小程苑。明洪武六年(1373)改置小程番长官司。
在今安徽泾县东南七十里,下临藤溪。《晋书·桓彝传》:苏峻之乱,桓彝进屯泾县,“遣将军俞纵守兰石”,即此。在今安徽省泾县东北。《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三年(328年),苏峻遣韩晃败桓彝将俞纵于此。
在今湖南长沙市北区开福寺路北侧。五代时楚王马殷始建。其子马希范又建会春园、嘉宴堂、祓禊亭于此。宋张栻《题开福寺》:“长沙开福兰若,故为马氏避暑之地。所谓会春园者,今荒郊中时得砖瓦, 皆为鸾凤之形。……
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北。《清一统志·绍兴府一》:鸿禧观“在会稽县治东北三里,即唐贺知章宅,置为观,名千秋,宋改今名,为朝官典领之地。明永乐中,又改为明真观”。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
即占婆国。在今越南中南部。约公元758年至9世纪后期亦称环王。《新唐书·南蛮传下》: “环王,本林邑也,一曰占不劳,亦曰占婆。直交州南,海行三千里。地东西三百里而赢,南北千里。”
即今湖北西北汉江支流堵河。《清一统志·郧阳府一》: 渚水 “一名庸水。一名武陵水。俗名陡河”。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 群峰环列, 形势陡峻,是去潭柘寺必经之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 游潭柘寺路过此岭, 作 《御制过罗㬋岭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