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寺
①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北马家咀乡。明嘉靖时建。《清一统志·汉中府》:圣水寺“在南郑县(今汉中市)东南三十里。寺有五色泉。一泉黑色,在佛座下;四泉在泉东西。天旱祷雨辄应”。
②在今四川内江市区西壕子口路东侧。清道光《内江县志要》卷1:圣水寺在“治西十里。宋咸淳时建。明万历间重修。名题咏甚多。兵燹后,康熙间僧可拙增修。殿庑丛林,为中川第一”。寺实始建于唐。今存东、西两寺。寺后山岩有唐、宋以来摩岩造像六十七龛四百五十躯。
①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北马家咀乡。明嘉靖时建。《清一统志·汉中府》:圣水寺“在南郑县(今汉中市)东南三十里。寺有五色泉。一泉黑色,在佛座下;四泉在泉东西。天旱祷雨辄应”。
②在今四川内江市区西壕子口路东侧。清道光《内江县志要》卷1:圣水寺在“治西十里。宋咸淳时建。明万历间重修。名题咏甚多。兵燹后,康熙间僧可拙增修。殿庑丛林,为中川第一”。寺实始建于唐。今存东、西两寺。寺后山岩有唐、宋以来摩岩造像六十七龛四百五十躯。
①隋开皇六年(586)建,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改名龙兴寺。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②在今浙江嵊县北。《清一统志·绍兴府一》:龙藏寺“在嵊县北四十五里。梁天监二年建,号龙宫院。
即今广西乐业县东北逻西河。《清史稿·地理志》 凌云县: “红水江为县北界……右受白朗塘、罗西塘水。”
南齐置,属义安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后废。
即今四川剑阁县南金仙镇。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金仙县。
即今西藏芒康县。清初赏给西藏。《西藏图考》卷3:“由南墩西行一百四十里之江卡,为入藏门户。”清宣统间置江卡委员,属四川省。1912年置宁静县,后设江卡宗。1960年与盐井宗合并设宁静县,驻嘎托。196
在今四川九龙县东湾坝彝族乡。清置湾坝龙土百户。
在今河北易县西。《方舆纪要》卷12易州:小龙门口“在紫荆关西南四十一里。又西南三十里为黄沙口”。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乡境。《明史·朱燮元传》: 天启三年 (1623),讨奢崇明叛军,“乃尽掣诸军会长宁,连破麻塘坎、观音庵、青山崖、天蓬洞诸砦”。即此。
唐龙纪元年(889)置,属宪州。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五十八里界口村附近。北宋咸平五年(1002)废。古县名。唐末置,治今山西省静乐县东南。属宪州。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废入静乐县。
即今河北邢台县西北七十里西黄村镇。明于此设巡司。《清一统志·顺德府二》:西黄村巡司“旧曰西黄社。明崇祯六年设巡司于此。本(清)朝因之”。民国时设县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