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壶关县

壶关县

秦置,为上党郡治。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市北三十五里故驿村。《水经·浊漳水注》: “县有壶口关,故曰壶关。” 北魏太和十三年 (489) 移治今山西壶关县东南三十里。隋开皇初属潞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壶关县,属潞州。治所在高望堡 (今壶关县西七里),贞观十七年 (643) 移治进流川 (今壶关县)。北宋属隆德府。金复属潞州。明属潞安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段,东临河南省。属长治市。面积1013平方千米。人口28.3万。辖5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秦置壶关县,治今长治市东南。属上党郡。因山形似壶,于此置关,故名(《元和郡县志》)。北魏移治今县东南故县。隋大业初并入上党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壶关县,属潞州。贞观十七年(643年)移今址。北宋崇宁中属隆德府。金、元仍属潞州。明嘉靖八年(1529年)后属潞安府。清因之。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长治专区,1958年属晋东南专区,1967年属晋东南地区。1985年属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腹地。沟河、沾水河、清水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小麦、高粱、豆类和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铝土、硫黄、高岭土、大理石、石灰石、坩土等。工业有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化工、建材、陶瓷等。太焦铁路支线大常线和长树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真泽宫、紫团洞、三嵕庙和常行村民兵抗日窑洞。


猜你喜欢

  • 都濡县

    唐贞观二十年 (646) 析盈隆县置,属黔州。治所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治都濡镇。《元和志》 卷30都濡县: “以县西北六十里有都濡水为名也。” 北宋嘉祐八年 (1063) 废。古县名。唐贞观二

  • 方山县

    ①北周改横山县置,属六合郡。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东,以方山名县。隋开皇四年(584)省入六合县。②隋大业三年(607)改良泉县置,属离石郡。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二十八里方山村。因方山为名。唐属石州,贞观

  • 波罗城

    ①即今河北隆化县。清光绪 《畿辅通志》卷67: 波罗城,“城东南有黄姑屯,即波罗河屯,西为行宫,有巡检千总驻守”。②即辽上京临潢府城。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林东镇) 南沙里河注入乌力吉沐沦河处。《清一

  • 武始泽

    古名谷水。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之石羊河。《水经注》 卷40: 都野泽 “上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亦名武始大泽。《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72前凉录: 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宋混次于武

  • 施溶峒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明置长官司于此。

  • 梅菉市

    1926年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吴川市 (梅录镇)。1947年改置梅茂县。

  • 巨阳

    战国楚都。在今安徽太和县东北原墙镇。一说在今阜阳市北。《史记·六国年表》:楚考烈王十年(前253),“徙于巨阳”。即此。

  • 河池州

    明弘治十七年 (1504) 升河池县置,属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北。辖境相当今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贵州荔波县地。嘉靖四年 (1525) 迁凤仪山南 (今市西河池镇)。1912年改

  • 韩镇

    一名韩村镇。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北二十里凤山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高淳县: “韩镇在治北二十里。”

  • 忠孝县

    金兴定四年 (1220) 改浮山县置,属平阳府。治所即今山西浮山县。元复改浮山县。古县名。金兴定四年(1220年)改浮山县置,治今山西省浮山县。属平阳府。元仍名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