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县
①隋大业初于大利城置,为定襄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隋末废。
②亦作大利县。唐武德元年(618)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北。六年(623)废入严道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筑大利城,以处突厥启民可汗部落。大业初置县,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为定襄郡治。隋末废。
①隋大业初于大利城置,为定襄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隋末废。
②亦作大利县。唐武德元年(618)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北。六年(623)废入严道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筑大利城,以处突厥启民可汗部落。大业初置县,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为定襄郡治。隋末废。
即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岱山乡 (岱山铺)。清光绪 《大清直省地舆全图》: 定远县东南有岱山铺。
元置,为盐场。在今四川巫溪县北三十里宁厂镇东,后溪河注入大宁河北岸。明改置大宁盐课司。
即今甘肃华池县西南悦乐镇。1934年于此置华池县。在甘肃省华池县南部。面积256平方千米。人口9630。镇人民政府驻悦乐,人口830。宋范仲淹筑业乐城于此,取“安居乐业”之意,后讹称悦乐。1941年至
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铁厂乡。二十八年(1395)改属龙里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属贵定县。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治今贵州省贵定县西南平伐镇。属贵
即今新疆西南部之玉龙喀什河。为和田河东源。清道光《新疆识略》卷1:“和阗河凡二源,皆出呢莽依山,东支北流经伊里城东、玉陇哈什城西,是为玉陇哈什河,经勒沁抚海至色格尔雅尔,长四百四十里。”“玉龙”系古代
一作杨官堡。明置,属复州卫。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羊官堡。明《全辽志》卷2:复州城有“羊官堡”。
①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九十里,与海原县接界。明嘉靖 《固原州志》 卷1: 须弥山在 “州北九十里。上有古寺,松柏桃李郁然,即古石门关遗址”。②佛经亦作修迷楼。意为妙高。亦曰雪山。即今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
即 “八公山”。在今安徽寿县西北五里。《寰宇记》 卷129寿春县: “八公山一名肥陵山。”
亦作熙河路。北宋改熙河兰廓路置,治所在熙州 (今甘肃临洮县)。后改为熙河兰乐路。
亦名针匠店。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六十五里钟祥镇。清同治 《仁寿县志》 卷1: “针匠店更名钟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