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慈山

大慈山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宋《淳祐临安志》卷8:大慈山“在钱塘县龙山之西”。山下有虎跑泉。


猜你喜欢

  • 驿面

    在今广西藤县西南六十里。《明史·地理志》: 藤县西南有驿面巡司。后废。

  • 蔡沟镇

    即今河南上蔡县东蔡沟乡。清康熙 《上蔡县志》 卷2 《集镇》: “蔡沟镇,城东六十里。”

  • 长堤山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12涞水县:长堤山“高耸突峙,可以远眺”。

  • 锦江山

    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锦江山 “在龙游县北四十里。江自成都此山下瞰如带,因名。锦江山巅旧有太白亭”。

  • 大山屿

    即今台湾岛西澎湖岛。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大山屿,“澎湖诸屿独此最大,横直各有十余里,民居颇多。由此而下有五地, 曰风柜仔尾、曰峙里、曰猪母落水、曰鸟嵌仔、曰林投仔,而妈宫前即在此屿,水师镇防汛在

  • 和尚桥镇

    即今河南长葛县治尚桥镇。《清一统志 ·许州直隶州》 “董村镇” 条下: “和尚桥镇在县(今长葛县东北十八里老城) 西南十八里。” 1960年长葛县徙治于此。在河南省长葛市西南部。面积40.7平方千米。

  • 龙口城

    唐南诏置,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七十八里上关。唐樊绰《蛮书》卷5:蒙归义“取大厘城,仍筑龙口城为保障, 阁罗凤多由太和、大厘、邆川往来”。苍山、洱海在此交接,为南诏、大理都城阳苴咩城北面的防戍要地。蒙古忽

  • 逄山

    即 “逢山”。在今山东临朐县西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35临朐县: 逄山 “其山峭绝,惟一径可通。有泉出岩窦,甘洁异常。相传殷诸侯逄伯陵国也。今山麓有逄伯陵祠”。《清一统志·青州府一》亦作 “逄山”

  • 称多县

    1938年析玉树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在周均 (今青海称多县)。以称多部落为名。在青海省北部、巴颜喀拉山南麓与通天河北岸之间,东南邻四川省。属玉树藏族自治州。面积1.38万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4镇

  • 宋寿县

    隋开皇九年(589)改宋寿郡置,为安州治。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久隆镇。十八年(598)改为钦江县。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北钦江西北岸。为宋寿郡治。梁为安州治。隋开皇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