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坝
①当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境。一说在今屏山县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十五年(1587),“撒假与(杨)九乍率万人据(利济)山,播州兵击走之。至是(朱)文达复破之大田坝,合(周)于德兵追逐,所向皆捷”。
②即今云南昌宁县西北五十五里大田坝乡。洪宪元年(1916)《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保山县东北有大田坝。
约在今四川省屏山县境。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朱文达破邛部属夷于此。
①当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境。一说在今屏山县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十五年(1587),“撒假与(杨)九乍率万人据(利济)山,播州兵击走之。至是(朱)文达复破之大田坝,合(周)于德兵追逐,所向皆捷”。
②即今云南昌宁县西北五十五里大田坝乡。洪宪元年(1916)《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保山县东北有大田坝。
约在今四川省屏山县境。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朱文达破邛部属夷于此。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沁县南。《左传》: 宣公十七年 (前592),“夏,会于断道,讨贰也,盟于卷楚”。春秋晋地。即“断道”。在今山西省沁县东南。《左传》宣公十七年(前592年):“会于断道,……盟于卷楚
在今广西贵港市东北。《舆地纪胜》卷111贵州:东井“在州东北二里。中有怪石,踊跃而出,流入地,出上郭石口。江施诗云:深随石窦千寻去,远自云峰十里来”。《清一统志·浔州府》:东井“水从怪石涌出,流入石底
唐龙纪元年 (889) 置,治所在楼烦县 (今山西娄烦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娄烦县及静乐县东南部。北宋咸平五年 (1002) 移治静乐县 (今静乐县),熙宁三年 (1070) 废,十年 (1077) 复
①永安溪支流。即今浙江仙居县西南曹店港。《方舆纪要》 卷92仙居县: 曹溪 “在县西南九十里。源出括苍岭南,流四十里,合诸溪水,入大溪”。②即今安徽泾县东漕溪河。为琴溪河上源之一。《清一统志·宁国府一
又作屈设部。唐黑水靺鞨十六部之一。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库页岛)。开元属黑水都督府。《新唐书·黑水靺鞨传》: 郡利部 “东北行十日得窟说部,亦号屈设”。“拂涅、铁利、虞娄、越喜时时通中国,而郡利、屈设
在今陕西渭南市北下吉镇。秦置下邽县,故治在今下吉镇东南故市镇故县村。《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径下邽县故城南,秦伐邽,置邽戎于此,有上邽,故加下也。”隋开皇十一年(591)始移治今下吉镇。
清雍正四年 (1726) 修,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清乾隆 《宁夏府志》 卷8: “惠农渠,口初在宁夏县叶升堡俞家嘴,并汉渠而北,至平罗县西河堡归入西河,长二百里。” 渠东筑长堤以防黄河泛滥,渠西疏西
明洪武十年 (1377) 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南三十八里尧民乡。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石阡府。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废。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置,治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北
即今甘肃华亭、清水及陕西陇县境之陇山。《元和志》卷2陇州华亭县:小陇山“在县西四十里”。又同书卷39秦州清水县:小陇山“一名陇坻,又名分水岭。隗嚣时,来歙袭得略阳,嚣使王元拒之。陇坂九回,不知高几里,
察合台汗国属地。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镇。《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鲁古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