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通桥

大通桥

①即今江苏南京城中华门西、城墙西南转角处附近之赛虹桥。《明一统志》卷6南京:大通桥、柏川桥“俱在长安右门外,跨运渎”。

②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南。《清一统志·凤阳府》:大通桥“在凤阳县东南十里。本名永安桥,明洪武中敕造,改名”。

③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清一统志·大名府》:大通桥“在长垣县东北二里许,跨逯家河。明万历五年建”。

④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安靖乡。《明一统志》卷72雅州:大通桥“在荣经县西三十里。洪武五年因征云南,置为筰桥,乃往建昌云南要路”。清乾隆《雅州府志》卷1:大通桥,“乾隆二年重修,板桥上盖瓦屋,往来平坦”。


猜你喜欢

  • 胡鲁口

    在今吉林大安市西北洮儿河入嫩江口。《元史·世祖纪》: 至元二十六年 (1289) 二月丁卯,“合丹兵寇胡鲁口,开元路治中兀颜牙兀格战连日,破之”。即此。

  • 竹格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峰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贞观元年(627)废入新昌县。

  • 宏潭镇

    即今安徽黟县西北宏潭乡。旧属太平县,明置巡司于此。

  • 邵伯镇

    即今江苏江都市西北邵伯镇。为水陆孔道。《晋书·谢安传》:“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召伯,一作邵伯。镇以埭名。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江苏省江都

  • 陔山镇

    北宋置,属大足县。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四十里。以陔山为名。《舆地纪胜》 卷161 昌州:陔山 “在大足县东四十里,接三华之秀气,屹然鼎立”。

  • 晋昌里

    一作晋昌坊。为唐长安城内诸坊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大雁塔一带。《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 十月,朱泚居长安,姚令言 “乃遣数百骑迎 (朱) 泚于晋昌里第”。即此。又作晋昌坊。唐长安城诸坊之

  • 中曹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改中嶆百纳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西南中曹。清以后废。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元中曹白纳等处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贵阳市西南中曹司。属贵州宣慰司。清康熙三年

  • 则天庙

    在今山西文水县城北十里南徐村东侧。现存建筑以则天圣母殿为最古。始建于唐,金代重修,板门上部“金皇统五年”刻字尚存,是殿宇建成年代。殿内木制神龛供有帝后装女像,被尊称为“则天圣母”。

  • 广桥寨

    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南。《清一统志·兴化府》:广桥寨“在仙游县西南二十里。路当晋江、南安、安溪之冲,设木为寨。其南为南关寨。皆里人魏昇鸠工造设”。

  • 白口镇

    即今江西于都县东北白口。明嘉靖《赣州府志》卷5雩都县:白口(渡)在“县东南四里”。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9:雩都县有白口塘,“此地向设有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