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山
在今四川天全县北。清咸丰《天全州志》卷1:天全山“在治北四十里。州因此山名也。长十里,首抵铜斗峡,尾抵龙峡,峭拔千寻,干霄直上。其旁大小诸峰相连旋绕,环拱内向。其山之支脉衍自灵山”。
在今四川天全县北。清咸丰《天全州志》卷1:天全山“在治北四十里。州因此山名也。长十里,首抵铜斗峡,尾抵龙峡,峭拔千寻,干霄直上。其旁大小诸峰相连旋绕,环拱内向。其山之支脉衍自灵山”。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四十二里钱清镇。产海盐。《明史· 杨维桢传》: 元泰定四年 (1327),维桢“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即此。
即今广西横县北青桐圩。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横州图: 北有青桐墟。
北齐置,属西汾州。治所在昌化县(今山西离石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离石县地。北周建德六年(577)改离石郡。北齐置,治离石镇(天保三年〔552年〕改为昌化县,今山西吕梁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吕梁、柳林、中
即令支。在今河北迁安县西。《逸周书·王会篇》:“不令支玄獏。”朱右曾《集训校释》:“卢曰:不字,发声。王曰:《齐语》云: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即“令支”。
东汉改当利县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三十六里。后复改县。东汉以当利县改置,治今山东省莱州市西南。后国除仍为当利县。
商代地名。在今河南温县东。《甲骨文合集》37532: “辛酉卜,在敦贞: 王田衣逐无灾。”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温县东。商时常为诸侯进贡之地。
①南朝梁武帝置,治所在新兴县 (今广东新兴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天宝元年(742) 改为新兴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新州。元至元十六
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外魏公村。为明正德八年(1513)司礼监太监张雄创建。现存主殿大悲殿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殿内原有大佛高五丈,故又名大佛寺。现大佛已被毁,两侧的二十八尊诸天像及塑像后描绘世俗百相的壁画仍
元置,治所在宣化县 (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元史·地理志》 宣化县: “元贞二年,于本县置万户府,领军屯田四十余顷。” 后废。
1941年伪满置,省会在四平街市(今吉林四平市)。辖境相当今吉林四平、梨树、长岭、海龙、东辽、东丰、辽源、长岭及辽宁开原、西丰、昌图等市县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