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姚州

姚州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余姚县(今浙江余姚市)。辖境相当今浙江余姚市大部和慈溪市西部地。七年 (624) 废。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为姚州都督府治。治所在姚城县 (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十七里旧城)。辖境约当今云南姚安县地。《旧唐书·地理志》: “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以此州内人多姓姚,故置姚州。”为唐经营西南边疆的重镇。天宝后废。南诏改弄栋节度。宋大理改姚府。元至元十二年 (1275) 复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姚安县北十九里光禄镇。天历元年(1328) 为姚安路治。明为姚安府治,治所迁今姚安县城栋川镇。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改属楚雄府。1913年废为县。


(1)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此地人多姓姚置姚州和附郭县姚城,治今云南省姚安县西北旧城。姚州都督府治此,为唐和西南各族往来要站。天宝后地入吐蕃,州废。贞元中归南诏,改置弄栋城(今姚安县东),为弄栋节度驻地。大理时改弄栋府,又名统矢府、姚府。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改为统矢千户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统矢千户所复置姚州,治今姚安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姚安、大姚、永仁等县地。天历元年(1328年)置姚安路,并为路治。明为姚安府治。清属楚雄府。1913年废州改姚安县。(2)唐武德四年置,治余姚县(今浙江余姚市北)。辖境相当今浙江省余姚市一带。七年废。


猜你喜欢

  • 陈坊市

    ①即今江西宜黄县西陈坊。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2抚州府宜黄县:西有“陈坊桥”。②即今江西铅山县西南陈坊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1:铅山县西南有陈坊。

  • 东陈

    村名。在浙江省象山县城南部。属东陈乡。人口920。居姆岭东南,陈姓肇村,故名。产稻、棉花。公路通县城。

  • 南坟驿

    即今辽宁本溪市南六十里南芬乡。清初设驿。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8南满铁路: “南坟驿距桥头驿十六里。”

  • 忽鲁爱卫

    又作忽鲁哈卫。明永乐十三年 (1415)改忽儿海卫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后废。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由忽儿海卫改置,治今黑龙江省依兰旧城。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属奴儿干

  • 兴凯湖

    又作新开湖。唐渤海国称湄沱湖,金代称北琴海。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中俄边境。《清一统志·吉林一》:兴凯湖“在宁古塔城东南七百里。周围数百里。湖之南诸山中流出之们河、苏扎哈河、勒富河、都特赫等河,俱会

  • 铁柱谷

    蒙古名哈达马尔。即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哈业脑包乡哈德门村。清为内蒙古乌拉特前、中、后三旗驻地。

  • 通天山

    即今山西石楼县东南石楼山。《资治通鉴》: 东汉永和六年 (141),“使匈奴中郎将张耽、度辽将军马续率鲜卑到谷城,击乌桓于通天山,大破之”。胡三省注: “通天山,盖即土军县之石楼山,以其高绝,故曰通天

  • 索镇

    今山东桓台县治。南朝宋曾于此侨置索卢县,北齐废。《元史·地理志》: 太宗置新城县,“以田、索二镇属焉”。是当时已有索镇之名。1950年桓台县迁治于此。在山东省桓台县境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4.8

  • 太拔

    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南太拔。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代英县治此。

  • 通肯山

    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北。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通肯山在 “ (珲春) 城东北二百七十里。……珲春河发源于此”。“通肯”,满语意为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