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薑) 山村
即今浙江鄞县南姜山镇。清光绪《鄞县志》 卷2 《市镇》 引 《乾道图经》 称: 宋代县南有姜山里、姜山村。并载: 姜山村 “距城二十五里”。
即今浙江鄞县南姜山镇。清光绪《鄞县志》 卷2 《市镇》 引 《乾道图经》 称: 宋代县南有姜山里、姜山村。并载: 姜山村 “距城二十五里”。
①元置,在今广东珠海市。元 《大德南海志》 卷6有香山场。《清一统志·广州府》: 香山盐场 “在香山县 (今中山市) 东南一百里香山寨北。《县志》,地名濠潭,明洪武初建,今省”。②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六
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二十五里。《水经·巨洋水注》: 熏冶泉 “水出西溪,飞泉侧濑于穷坎之下,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冶泉祠。按《广雅》 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在今山西晋城市西。《寰宇记》卷44晋城县:“五门山在县西北八里,其山五,似门。”故名。
元代对今西藏阿里三部译名。辖境相当今西藏阿里地区及克什米尔东部地区。《元史·世祖纪十四》:至元二十九年(1292)九月,“从宣政院言,置乌思藏纳里速古儿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
在今江苏泗洪县西南六十二里天岗湖乡松林庄。我国东部地区首次在此发现古猿化石遗址。根据化石特征和地理位置,考古工作者命名为 “宽齿江淮猿”,生活时代距今1200万年,可与非洲肯尼亚、乌干达发现的 “原康
①在今浙江兰溪市东二十五里。《清一统志·金华府一》: 紫岩山 “山上有岩色紫,形如覆釜,穹窿深广,可容百人”。②又名绵竹山。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 绵竹县: “有紫岩山,绵水所出。
今四川成都市的别称。《太平御览》卷192《成都记》:秦张仪筑成都城,“屡皆倾倒,忽有大龟周行,随其所蹑而筑之,功果就焉,故亦号为龟城”。
明弘治七年 (1494) 析赵州及太和、云南二县地置,属大理府。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1913年废为县。明弘治六年(1493年)析赵州及太和、云南二县置,治今云南省宾川县南州城,属大理府。清
亦作奇章县。南朝梁普通六年 (525) 置,为哀戎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东北三十里奇章乡。《寰宇记》 卷139其章县: “以县东八里其章山为名。”隋属清化郡。唐武德初属巴州。宝历元年(825) 省,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诺水县置,为始宁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寰宇记》 卷140通江县: “以邑枕巴江,故为通江县。” 乾元元年 (758)为璧州治。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属巴州。南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