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州
北宋大观元年(1107)置,治所在归仁县(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四年(1110)废州、县为靖南砦。政和七年(1117)复置,宣和三年(1121)又废为靖南砦。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置,治归仁县(今广西东兰县东北)。四年废,政和七年(1117年)复置,宣和三年(1121年)复废。
北宋大观元年(1107)置,治所在归仁县(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四年(1110)废州、县为靖南砦。政和七年(1117)复置,宣和三年(1121)又废为靖南砦。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置,治归仁县(今广西东兰县东北)。四年废,政和七年(1117年)复置,宣和三年(1121年)复废。
隋开皇六年(586)改卫国县置,属魏州。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大业初属武阳郡。唐初属澶州。贞观初废。大历七年(772)复置,北宋皇祐元年(1049)废。四年(1052)复置,徙治今山东莘县西南观城镇
在今贵州贵阳市南。《方舆纪要》卷121贵阳府“高连山”条下:“交椅山在府南五里。以形似名。”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置,治所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里信安镇。辖境相当今河北霸州市及文安县地。景德二年 (1005) 改为信安军。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以霸州淤口寨置,治今河北省霸州市东信
三国吴夏口城,南朝宋置郢州于此。在今湖北武昌城区蛇山。《宋书· 沈攸之传》: 昇明元年 (477),沈攸之起兵于江陵,“因攻郢城”。即此。
明成化中置,属大嵩卫。即今山东乳山市东南海阳所镇。
即今河南方城县北四十四里拐河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咸丰七年 (1857) 十一月“初,南窜之匪由南召拐河图窜角子山”。在河南省方城县北部。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拐河街
即今广西来宾县西南石陵乡。《方舆纪要》卷109迁江县:石零堡“在县(治所在今迁江镇)东南三十里。往来者经此,每罹寇患。正德七年设堡于此,筑城置戍”。
元置,为水站。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月波乡。
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秦淮河上。《南齐书·李安民传》: 南朝宋元徽四年 (476),“安民至京口,破景素军于葛桥”。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葛桥 “在上元县崇礼乡方山东南”。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即今广东揭西县东北灰寨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揭阳县西北有灰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