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宁武县

宁武县

①明万历十八年(1590)置,为龙安府治。治所即今四川平武县。十九年(1591)改为平武县。

②清雍正三年(1725)置,属宁武府。治所即今山西宁武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中北部、内长城南侧。属忻州市。面积 1987 平方千米。人口15.8万。辖4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凤凰镇。秦置楼烦县,属雁门郡。两汉、三国魏因之。西晋废。唐末曾置宁武军,后废。据《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载:李克用“进击宁武及岢岚军”,宁武即此。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置宁化县,于县置宁化军;熙宁三年(1070年)废宁化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为宁化县;崇宁三年(1104年)再废宁化县为镇。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军为州,复置宁化县,为宁化州治。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年)废宁化州、县入管州。元大德五年(1301年)建宁武屯,次年立万户府,属大同路。明景泰元年(1450年)立宁武关;嘉靖十九年(1540年)置山西镇,统宁武、雁门、偏头三关。清初改宁武关为宁武营。雍正三年(1725年)设宁武府,并设宁武县为府治。1912年废府存县。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忻县专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忻州市。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为汾河、桑干河的发源地。汾河、桑干河、恢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莜麦、马铃薯、小麦、豆类、谷子为主。矿产有煤、铁、铝土、锰、硫黄、石英、云母、紫砂、花岗石、石灰石、水晶石等。工业有煤炭、炼焦、冶金、化工、建材、电力、机械等。同蒲、宁岢铁路和大运、忻保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芦芽山、管涔山、天池、玄池、宁武关、明建古楼等。


猜你喜欢

  • 宣务山

    一名虚无山。 又名巏��山。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 《隋书·地理志》: 柏乡县 “有����山”。 《寰宇记》 卷59

  • 尝 (嘗) 州府

    明泰昌初(1620) 为避光宗朱常洛讳改常州府置,直隶南京。治所在武进县 (今江苏常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无锡、江阴、武进、宜兴等市县地。清复名常州府。

  • 朴窝山

    在今云南昭通市东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72乌蒙军民府:朴窝山“在府东南三十里。夷语以平坦为朴窝,谓此山四望平坦”。

  • 大云院

    俗称石灰寺。在今山西平顺县城西北四十六里实会村北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建寺外七宝塔。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奉敕改寺名为大云禅

  • 审坡村

    又名审婆堡。即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审坡镇。明嘉靖间筑堡于此。

  • 安南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普安卫。治所在今贵州普安县西南。清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普安县北。属普安卫。正统十年(1445年)徙治罗渭江(今兴仁县罗滑村)。清康熙元年(16

  • 兰秀山

    即今浙江岱山县南部秀山岛。本为兰、秀二山。《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岱山”条:“相近有兰山、秀山。皆可垦田。”清光绪时二岛筑堤相连,故合称兰秀山。

  • 长溪关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东安乡南。《方舆纪要》卷92慈溪县:长溪关“在县西北长溪岭。溪流其下”。

  • 贾谊故宅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区福胜街太傅里。贾谊 (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官太中大夫,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故宅晋代曾为陶侃宅、陶公庙。《水经· 湘水注》: “城之内郡廨西

  • 于山

    即今福建福州市城内于山。 《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九仙山在府城内东南隅。今名于山。”(1)古称九日山、九仙山。在福建省福州市中心。最高点鳌顶峰,海拔58.6米。由花岗岩构成。多文物古迹。有宋至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