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郡
北魏置,属建州。治所在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北固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阳城、沁水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北魏文帝置,治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北西城)。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水、阳城、安泽等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年)省入长平郡。
北魏置,属建州。治所在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北固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阳城、沁水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北魏文帝置,治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北西城)。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水、阳城、安泽等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年)省入长平郡。
1914年改峨边厅置,属四川建昌道。治所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大堡镇。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迁今县治 (沙坪镇)。1984年改设峨边彝族自治县。旧县名。1914年由峨边厅改置,治大堡(今四
清置,属泸宁营。在今四川冕宁县西南新兴乡东北接兴。有把总分防。
即今湖北鹤峰县东六十里五里镇。清有把总驻守。1931年4月,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和长阳、五峰、鹤峰、石门、桑植五县联县政府设此。
在今河北滦平县南。《清一统志 ·承德府》 “黄崖堡” 条引 《方舆纪要》 曰: “水出古北口外,自大、小黄崖流入密云县境”; 又引 《畿辅志》曰: 墙子岭关 “北为大黄崖,又稍北为小黄崖,皆有堡”。
明置,属靖虏卫。在今甘肃白银市平川区西北黄河边。《明一统志》 卷37靖虏卫: 迭烈孙堡“在卫城 (今靖远县) 北九十里。本朝置巡检司。每岁冬增戍兵”。
又名元水。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北青龙河。《汉书·地理志》 辽西郡肥如县:“玄水东入濡水。”《水经·濡水注》:玄水“出肥如县东北玄溪,西南流径其县东,东屈南转,西回径肥如县故城南,俗谓之肥如水。西南流右会卢
清雍正六年 (1728) 改宁番卫置,属宁远府。治所即今四川冕宁县。取冕山与宁番卫各 一字为名。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在四川省西南部。属凉山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南州置,治所在南川县 (今四川綦江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綦江县及重庆市南桐矿区。乾元元年 (758) 复为南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州置。治南川县(今重庆綦江县北)。乾
即今河北宣化县治。《宋史·地理志》 武州: “宣和五年,金人以州来归。六年,筑固疆堡。寻复为金人所取。”
即今福建顺昌县东北岚下乡。清时瓯宁县丞驻此。即今福建省顺昌县东北岚下。清瓯宁县丞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