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

即四镇。唐代安西都护府所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四个军事重镇。显庆三年(658)、开元七年(719)曾以焉耆代碎叶。


唐代安西都护府属下的龟兹、于阗、疏勒、碎叶(或焉耆)四个军事重镇,负责西域地区军事防御和征收商税事务。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649年),安西都护府自西州移治龟兹后置。永徽元年(650年)罢,约显庆三年(658年)复,有焉耆而无碎叶(一说贞观始置时即为焉耆)。咸亨元年(670年)陷于吐蕃。调露元年(679年)安西都护王方翼复置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四镇。旋罢,武周长寿二年(693年)破吐蕃再置。唐开元七年(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遂改焉耆为四镇之一。公元8世纪90年代初全部陷入吐蕃。


猜你喜欢

  • 白涧镇

    即今陕西凤县东北龙口镇。《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二年(955),蜀将李廷珪“遣骑兵出斜谷,屯白涧”,即此。《九域志》卷3:凤州梁泉县有白涧镇。古镇名。即白涧城。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北。《资治通鉴》:五代周

  • 古红螺山寨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红螺岘镇。《清一统志·锦州府二》:古虹螺山寨“在府治西五十里。……土人相传疑渤海时建。《通志》:其遗墟周二里三百三十四步,有门三,今圯”。

  • 井尾

    即今福建漳浦县东百里井尾。明置巡司于此。

  • 雪山关

    明置,属赤水卫。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南海风乡西雪山上。为蜀通滇黔要路。被誉为 “南来第一关”。《清一统志·叙永厅》: 雪山关 “在厅东一百里”。后废。今有古关遗址,呈长方形,南北寨门均题额 “雪山关”。

  • 口北

    亦名口外。泛指今长城以北地区,包括今内蒙古及蒙古国地。我国长城关隘多以口为名,如河北之古北口、喜峰口、张家口,山西之杀虎口等,故有口北之名。又称口外。泛指长城以北地区。我国长城关隘多以口为名,如古北口

  • 武乡侯国

    西汉置,属琅邪郡。当在今山东东部。东汉省。

  • 观音桥

    原名栖贤桥。又名三峡桥。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庐山含鄱口下栖贤谷。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舆地纪胜》卷25南康军:三峡桥“在庐山之归宗寺,最为庐山之雄观。苏子由记曰:水行石间,声如雷霆,如千乘车

  • 板桥山镇

    即今湖北房县西北板桥乡。《方舆纪要》卷79房县: 板桥山镇 “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有巡司戍守”。

  • 太平川长官司

    即太平长官司。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南大坝镇。《明史·程信传》:成化三年(1467),镇压戎县山都掌蛮,“明年至大坝,焚寨千四百五十。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改大坝为太平川长官司。分山都掌地,

  • 永安市

    即今湖南浏阳市西七十里永安镇。清时梅子园巡司驻此。在福建省中部偏西、沙溪中游。三明市代管。面积 2941 平方千米。人口31.8万。辖6街道办事处和7镇、5乡(含1民族乡)。市人民政府驻燕江。明正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