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宋州

宋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睢阳县(后改宋城县,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大业三年(607)改为梁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宋州。天宝元年(742)改为睢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宋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柘城、夏邑以北,睢县以东, 山东曹县、单县以南,安徽砀山县以西地。北宋景德三年(1006)改为应天府。

②唐置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中城镇)东南。北宋以后废。

③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宋平县(今越南河内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内市及其附近地区。六年(623)改为南宋州。贞观元年(627)废。


(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睢阳县(旋改宋城县,今河南商丘市南)。大业初改为梁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宋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睢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宋州。建中二年(781年)宣武军治此,兴元初移治汴州。五代梁复为宣武军治。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升为应天府。唐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商丘、虞城、宁陵、睢县、柘城、夏邑,安徽省砀山及山东省曹县、单县等市县地。位处汴水中游,当江淮物资北运要冲。唐肃宗末年,史朝义分兵出此,运道阻绝。五代末为赵匡胤所领节度州,故宋建国后以此为国号。(2)唐开元后置,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北古宋。属剑南道。宋废。


猜你喜欢

  • 松梁山

    又作嵩梁山。即石门山。在今湖南张家界市南三十里。《初学记》 卷8引 《吴录》 曰: “松梁山,山石间开处,容数十丈。其高,以弩射之,不及其上。”

  • 四十八渡水

    ①即今四川南川市东北大溪河(鸭江)支流龙岩江。《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四十八渡水“在隆化县东三十里。两山壁立,一水弯环其中,涉是溪者凡四十八渡,其门有穴如户牖”。《清一统志·重庆府一》:“《府志》

  • 弹子石

    即今四川重庆市东南岸弹子石。清乾隆《巴县志》 卷2: 弹子石 “岷江南岸”。为南岸渡江入市主要津渡之一。

  • 大程集

    在今江苏涟水县东北。1941—1950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置涟东县治此。

  • 吉安县

    ①西魏改吉阳县置,属魏兴郡。治所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九十里老县街东。北周天和四年(569)移治今安康市。隋大业初改名金川县。②隋置,属儋耳郡。治所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东北。唐初废入昌化县。贞

  • 来违津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至清水河县之间黄河上。《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高欢攻宇文泰,“遣恒州刺史库狄干等将兵四万自来违津渡”。胡三省注:“自恒州渡来违津,其地当在平城之西,河津之要也。自

  • 宜迁县

    东魏天平二年 (535) 改河南县置,为河南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北周复为河南县。古县名。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改河南县置,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为河南郡治。北周复名河南县。

  • 新昌江

    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清一统志·琼州府一》: 新昌江 “在儋州 (治今中和镇) 南十里。源出黎峒,流入新英港与伦江合”。

  • 他郎厅

    清雍正十年(1732)置,属元江府。治所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他郎”系傣语“哈南”的音译,意即岔河或金岩子。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属普洱府。1913年废为县。清雍正十年(1732年)置,治今

  • 悦来场

    ①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西悦来乡。清道光 《江北厅志》 卷2: 悦来场 “去城六十里”。②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道光《石砫厅新志》 卷1: “东北为油榨房,东十里经丰都界大沙坝场,又三十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