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宝庆府置,属湖南行省。治所在邵阳县 (今湖南邵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南邵阳市及新化、新邵、邵东等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宝庆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宝庆府置,治邵阳县(今湖南邵阳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化县、邵阳市间的资水流域。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改为宝庆府。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宝庆府置,属湖南行省。治所在邵阳县 (今湖南邵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南邵阳市及新化、新邵、邵东等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宝庆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宝庆府置,治邵阳县(今湖南邵阳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化县、邵阳市间的资水流域。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改为宝庆府。
即今陕西府谷县北府镇。1937—1949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此置河府县。
即今山东滕州市西大坞镇。1946—1956年为凫山县治。
三国魏置。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魏晋洛阳故城中。《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青龙四年 (236),“夏四月,置崇文观,征善属文者以充之”。三国魏青龙四年(236年)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魏、晋洛阳故城北。建
指今广西中部红水河。《舆地纪胜》卷105象州:大江水“在来宾县西五十步,沿流至武仙县,下通广州入海。其江有三源:一都泥大江通牂牁勋训州,一通宾州上林县,一通述州”。《方舆纪要》卷109武宣县:大江“在
又名喀咾哈河。即今蒙古国哈塔腊内河。从前杭爱省经布尔根省,东北流入图拉河。《清一统志·喀尔喀》: 喀鲁喀河 “源出翁金河北,土拉、鄂尔坤二河间平地,西北流百里许,转东北流三百余里,流入土拉河”。
一名黄竹岭。在今湖北竹山县北。《元和志》 卷21竹山县: 黄竹山 “在县北一百里。山上竹色皆黄,因以为名”。
俗名皇墓墩。在今江苏邗江县北槐泗镇西北四里。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十四年 (618) 三月被部将宇文化及等缢死于江都宫,初葬于吴宫台下。后改葬于雷塘之北今址。清嘉庆十二年 (1807)学者阮元重修并立墓碑,
1944年改库尔勒设治局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库尔勒市。1979年析置库尔勒市。1983年撤销库尔勒县,并入库尔勒市。旧县名。1944年升库尔勒设治局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1983年撤
在今湖北大悟县北。《方舆纪要》 卷77孝感县: 黄茅岭 “在县北二百五十里。为县境之险阻。其相近者又有白杨岭。《险要说》: 孝感之黄茅岭与应山之高贵山、随州之栲栳山,皆与信阳三关形势联络。上接襄、邓,
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分迤东道置,属云南省。治所在普洱府城 (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领普洱、镇沅、元江、临安四府,辖境约当今云南景谷、镇沅、新平、峨山、华宁、开远等县、市以南地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