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寺前镇

寺前镇

亦名寺头镇。北宋置,属澄城县。即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二里寺前镇。《清一统志·同州府二》 引《县志》:“寺头镇在县东南四十里,即寺前镇。明嘉靖二十五年筑城,名曰遵义堡。”


(1)在安徽省太湖县东北部。面积172平方千米。人口2.98万。镇人民政府驻麒麟村,人口720。镇以寺前河得名。1949年为寺前乡,1961年为寺前公社,1984年复为寺前乡。1992年马龙乡、佛图乡并入置寺前镇。地处大别山区。产稻、小麦、甘薯、茶、桑。有茶叶初制、粮油加工等厂。有公路接105国道。佛图山佛图寺为晋时佛图澄僧所建。(2)在湖南省辰溪县境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寺前铺,人口790。明代为古驿道之铺站,其后山有寺,故名。1958年建寺前公社,1984年改乡,1999年置镇。主产稻、玉米。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石灰石等矿。湘黔铁路经此设站,省道穿过全境。(3)在陕西省澄城县东南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寺前铺,人口 4210。宋景祐年间,因位于太云寺前改名寺前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徐效贤筑堡御敌,因地处遵教里和仁义里之间,改名遵义堡。清雍正《陕西通志》载已设寺头镇,后复名寺前镇。1950年设寺前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苹果、烤烟。有农具、机砖、食品等厂。为大荔、澄城、合阳三县交界处农贸集市。有公路通渭韩公路。


猜你喜欢

  • 重庆市

    1927年由巴县、江北二县析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重庆市。193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迁都于此,后定为陪都。次年升为中央直辖市。1945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此举行和平谈判,签定了“双十协定”。1946

  • 武康郡

    ①西魏恭帝二年 (555) 置,属益州。治所在阳安县 (今四川简阳市西北绛溪河北岸)。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市及金堂县部分地。隋开皇三年(583) 废。②东魏兴和中置,属汾州。治所在东多城 (今山西孝义市

  • 马家堡

    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北马家堡。1934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新正县治此。

  • 东川州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越西县境。北宋以后废。

  • 大鱼关

    明永乐中置,属平武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开坪羌族藏族乡(大鱼口)。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3:“嘉靖二十三年,木瓜寨勾引白草番反,为之响导,事平,止许岁至小河领赏,不得度大鱼关。”

  • 坦石桥镇

    又名坦直桥镇。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二十四里坦直镇。清光绪 《南汇县志》 卷1: 坦石桥镇“相传陆氏世居此,曾建大石桥,环而高,后圮,乃平之,遂呼为坦石桥”。

  • 都护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东南部,位于司令礁东南18海里。实为暗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北毒蛇滩。1947年改名都护暗沙。

  • 石镜山

    ①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新唐书·地理志》:杭州临安县“有石镜山”。《寰宇记》卷93临安县:石镜山,“按《山川记》云:临安县有石镜,在山之东峰。又《郡国志》云:径二尺七寸,其光照如镜之照物,分毫不差”。

  • 日勒县

    西汉置,属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北定羌庙东十里。东汉兴平二年(195)为西郡治。《晋书·沮渠蒙逊载记》:蒙逊“遂攻秃发(傉檀)西郡太守杨统于日勒”。即此。北魏改名永宁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

  • 崤郡

    北周明帝二年 (558) 改恒农郡置,为陕州治。治所在陕县 (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隋开皇初废。北周武帝改弘农郡置,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和陕县地。属陕州。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