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岩山

岩山

①在今河北滦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17滦州: 岩山 “状如虎踞,其东绝壁百仞。有洞十八,其三洞最大而深,在绝壁间,攀援莫上,下有石桥,一郡水口也”。

②一名龙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宋书·符瑞志》: 元嘉二十五年 (448),“甘露降丹阳秣陵岩山”。又 《孝武帝纪》: 大明八年 (464),“葬丹阳秣陵县岩山景宁陵”。即此。《寰宇记》 卷90升州上元县: “岩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其山岩险,名曰岩山。宋孝武帝改曰龙山。”

③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十一里。《晋书·苏峻传》:东晋咸和四年 (329),李闳率锐兵追张健、韩滉等,“及于岩山”。即此。

④即今浙江衢县西北营盘山。《方舆纪要》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岩山在 “府西十里。四面壁立,绝顶平旷可数十亩,中有石井,冬夏不竭,相传黄巢常屯兵于此”。

⑤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二十六里。《方舆纪要》卷90寿昌县: 岩山 “在县 (今寿昌镇) 北六里。有三峰,高数百丈,顶上有石,围抱如负扆”。

⑥在今福建沙县东。《方舆纪要》 卷97沙县: 岩山 “在县东十里。顶有砦,昔人避兵处”。


古山名。又称龙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牛首山东北。南朝宋大明六年(462年)孝武帝葬殷贵妃于此。


猜你喜欢

  • 鹿塘

    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南。《新唐书·康承训传》: 唐咸通十年 (869),康承训攻庞勋义军,庞勋将 “王弘立度睢,围新兴、鹿塘”。即此。《方舆纪要》 卷50永城县: 鹿塘寨 “在县东南”。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

  • 汉津

    在今湖北荆门市东九十里汉水津渡。《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操于当阳之长阪大败刘备,“先主斜趋汉津, 适与(关)羽船会, 得济沔,遇(刘)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 巢县

    唐武德七年 (624) 改襄安县置,属庐州。治所即今安徽巢湖市。宋属无为军。南宋绍兴五年(1135) 废,旋复置,景定三年 (1262) 升为镇巢军。元至元二十八年 (1291) 复为巢县,属无为州。

  • 石鉴县

    即石镜县。在今四川合川市。《宋史·地理志》 石照县:“魏石鑑县,乾德三年改。”鑑为镜之讹。

  • 竹岩洞

    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3:竹岩洞“在(富顺)县东南五十里。有流杯池。宋侍郎郑莹尝居此,著前后竹岩赋”。

  • 浐溪

    即今福建德化县北之浐溪。《方舆纪要》 卷99德化县:浐溪 “在县北。即戴云山水也。九溪之北流者凡二,合为赤水。西溪东流,迤逦为上涌、下涌、山茶、曾坂、百叶、湖头、李田、涌口等溪,益折而东北,距县百八十

  • 依兰府

    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三姓城 (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察库兰山、完达山以北,东至乌苏里江,西至牡丹江西岸地区。1913年降为依兰县。清光绪三十

  • 会通苑

    即隋东都西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唐韦述《两京新记》说:“东都苑,隋曰会通苑,又改为芳华、神都苑,周回一百二十六里。”

  • 桑坑镇

    即今安徽泾县东北五里双坑。《方舆纪要》卷28泾县: 桑坑镇 “县东北五里有桑坑山,元置巡司于此,寻改置于县东三十里之巧坑。明洪武中,改建茹麻口巡司于茹麻岭下”。

  • 义陵

    西汉哀帝刘欣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大王村附近。《汉书·哀帝纪》:元始二年(1),“葬义陵”。臣瓒曰:“义陵在扶风,去长安四十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