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东县

巴东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乐乡县置,属信州。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长江北岸旧县坪。《寰宇记》卷148:巴东县“在巴之东,因以为名”。大业初属巴东郡。唐属归州。北宋太宗时移治今巴东县。南宋时尝移江北旧治,后复迁今巴东县。清属宜昌府。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荆宜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②即东巴县。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东一百四十里洪口镇。《旧唐书·地理志》 巴东县:“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置太平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巴东县。”


(1)古县名。又作东巴县(《新唐书·地理志》)。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太平县改名,治今四川省通江县东。“以处巴江之东为名”(《太平寰宇记》)。属壁州。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并入通江县。(2)今县名。在湖北省西部,西北邻重庆市。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3219平方千米。人口48.3万,其中土家族占37%。辖10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信陵镇。秦、汉为南郡巫县地。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属巴东郡。东晋置归乡县,属建平郡。南朝梁后废。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改名乐乡县,治今县东,属信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巴东县,治今长江北岸旧县坪,唐属归州。因在古巴东郡之东得名。《太平寰宇记》归州巴东县:“在巴之东,因以为名。”北宋移治今址。明洪武九年(1376年)属夷陵州,隆庆四年(1570年)还属归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宜昌府。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荆宜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山地。县域成南北长条状,南北长达130千米,东西宽仅30千米。长江和清江分别在北部及南部由西向东横穿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玉米、小麦、稻、油菜籽、烟草、薯类,盛产柑橘、苹果、柿子、核桃、茶叶、油桐、乌桕。草场丰富,为中国山羊基地县。猪鬃、山羊板皮、锦橙为地方名产。矿产有煤、铁、铅、锌、金、锰、磷、石墨、石膏、硫黄、石灰石等。有机械、轻纺、化工、煤炭、电力、冶炼、铸造、建材、食品等工业。209、318国道经此。巴东港为长江重要港口。长江三峡部分库区和清江一级水利枢纽坝址水布垭均在境内。名胜古迹有西陵峡、秋凤亭、神农溪、格子河峰林、无源洞、龙王庙等。


猜你喜欢

  • 养水

    即今河南宝丰县北石河。《水经·汝水注》:古养水“出鲁阳县北将孤山北长冈下。东历永仁三堆南。又东径沙川,世谓之沙水,……又东北入东长湖,乱流注汝水也”。《清一统志·汝州》: 养水 “在宝丰县北十八里。亦

  • 北屈

    古邑名。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秦置为北屈县。

  • 木乃兮

    即木乃奚。在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元史·郭侃传》:“从宗王旭列兀西征。癸丑至木乃兮。其国堑道,置毒水中,侃破其兵五万,下一百二十八城。”

  • 通谷堡

    一名寸金城。北宋熙宁五年 (1072) 置,属熙州。在今甘肃临洮县东二十二里。元废。又作寸金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在今甘肃省临洮县东。

  • 中路中右旗

    即赛音诺颜部中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巴彦洪古尔南。

  • 梅子坡

    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69彭水县 “恶岩” 条下: “县东百七十里又有梅子坡,路通湖广之散毛、盘顺、思南诸土司,为襟要处。”

  • 南安军

    北宋淳化元年 (990) 置,治所在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辖境相当今江西章水、上犹水流域。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为南安路。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分虔州置,治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属江南西

  • 轻水县

    唐置,属羁縻庄州。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北。后废。古县名。唐时置,治今贵州省福泉市西,为候州治。后废。

  • 玄武苑

    曹操时筑。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晋左思《魏都赋》曰:“苑以玄武,陪以幽林。缭垣开囿,观宇相临。硕果灌丛,围木竦寻。篁篠怀风,蒲陶结阴。”李贤注:“玄武苑,在邺城西。苑中有鱼梁、钓台、竹园、蒲陶诸

  • 曲子镇

    即今甘肃环县东南九十里曲子镇。明永乐初筑曲子城,后设曲子驿。1936年西北革命根据地在此置曲子县。在甘肃省环县东南部、环江两岸。面积239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双城村,人口 2300。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