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屯
即今吉林桦甸市北常山镇。旧在松花江西岸。因松花江湖迁此。《清史稿· 地理志》桦甸县: “侧有常山屯,扼珲春、敦化西至奉天孔道。”
即今吉林桦甸市北常山镇。旧在松花江西岸。因松花江湖迁此。《清史稿· 地理志》桦甸县: “侧有常山屯,扼珲春、敦化西至奉天孔道。”
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与小清河相接。《清一统志 · 青州府一》: 青沙泊 “为高苑 (今高青)、新城 (今桓台) 二县蓄水之地,庄民俱傍泊以居”。
明弘治中建,直隶后军都督府。治所在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万历初移治慕田峪关,四年(1576) 复还怀柔县西北。清废。明弘治中置,治今北京市怀柔区渤海所。万历元年(1573年)徙治慕田峪,四年复故。清顺治
唐渤海国置,治所在今吉林永吉县北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新唐书·渤海传》: “涑州以其近涑沫江”,故名。辖境约当今吉林省吉林市及永吉、舒兰等县市地。辽废。渤海国置,治今吉林省吉林市北乌拉街西土城子。辽废
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即今湖南桑植县。西晋太康四年(283)改为临澧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南省桑植县;一说在今张家界市西大庸所。属武陵郡。三国吴永安末改属天门郡。西晋太康四年(283年)改为临澧县
在今河北蠡县东北四十里北郭丹乡。《新定九域志》 卷2永宁军: 郭丹城,“ 《图经》云: 契丹相持,筑此城,后于此约和,至今名为和城”。
①即今福建平潭县西北苏澳镇。清《乾隆内府舆图》:岛上有苏澳。②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南苏澳镇。清设苏澳汛,有把总驻守。
在今河北顺平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2完县: 林尖山 “峰巅高耸,远望皆见”。
即金宝堡。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四十里金宝乡。明隆庆五年 (1571) 置,清康熙八年 (1669)设游击驻防。
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南距大剑山三十里。为剑阁道至险地段。唐徐坚《初学记》卷8引《华阳国志》:“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即古剑阁道”,以通蜀汉。《旧唐书·地理志》 剑门县:大剑山“其北三十里所有
在今贵州毕节市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23毕节卫: 周泥驿 “周泥站亦置于此。有小城,设兵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