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州

平州

①东汉初平元年(190)公孙度据辽东, 自号平州牧。三国魏分幽州东部地区置,属幽州。治所在襄平县(今辽宁辽阳市老城)。不久废。西晋泰和十年(274)复置。辖境相当今辽宁六股河以东,北票、阜新、铁岭以南,本溪以西以南地区及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永嘉后移治昌黎县(今辽宁义县)。北魏改为营州。

②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龙城(亦名和龙,即今辽宁朝阳市)。后燕复置,仍治龙城,后移治平郭县(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熊岳镇),慕容宝后侨治于宿军(今辽宁朝阳市东北)。北魏初改为营州。

③十六国前燕置,治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后废。

④北魏天赐四年(407)置,治所在肥如城(今河北卢龙县北潘庄镇沈庄一带)。唐武德初移治卢龙县(今卢龙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陡河以东、长城以南地区。元太祖十年(1215)改为兴平府。

⑤北周武成二年(560)置,治所在当阳县(今湖北当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当阳、远安等市县地。隋开皇七年(587)改为玉州。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六年(623)又改为玉州。

⑥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李城(即今河南温县)。同年废。

⑦北宋崇宁四年(1105)改怀远军置,治所在怀远县(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七十里老堡乡)。以平山为名。辖境相当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北部、贵州从江县及榕江、黎平二县部分地。政和元年(1111)废。七年(1117)复置。南宋绍兴四年(1134)废。


(1)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莱芜市西。《春秋》宣公元年(前608年):“公会齐侯于平州。”即此。(2)州名。(1)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分幽州东部地区置,治襄平县(今辽宁辽阳市)。旋废入幽州。西晋泰始十年(274年)复置。永嘉后移治昌黎郡(今辽宁义县)。北魏废。(2)北魏天赐四年(407年)置,治肥如县(今河北卢龙县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陡河流域以东、长城以南地区。隋大业初废为北平郡。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治卢龙县(今属河北),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北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平州。蒙古太祖十年(1215年)改为兴平府。(3)北周置,治当阳县(今湖北当阳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当阳市。隋开皇七年(587年)改名玉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所、辖境同旧,六年复改玉州。(4)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置怀远军,寻改为平州,治怀远县(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老堡口)。属广南西路。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贵州省从江县等地。政和元年(1111年)省入融州。后复置。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复省。


猜你喜欢

  • 徐州

    ①古九州之一。《尚书· 禹贡》: “海、岱及淮惟徐州。” 《尔雅·释地》: “济东曰徐州。” 海指今黄海,岱即泰山,淮即淮水,济东即古济水以东。②邑名。(1) 一作平舒。战国齐地,即今河北大城县。《史

  • 艾不城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寰宇记》卷22海州东海县:废艾不城“在县北二十四里。今古相传,田横避难,汉使艾不追横而筑。后晋移赣榆县于此。北齐天保元年省”。

  • 郊乡县

    南齐置,为义安郡治。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后废。

  • 芦门

    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北。明正德末设巡司于此。在今福建省霞浦县西北。明正德末于此设巡检司。

  • 滥水

    ①即今甘肃临洮县东东峪沟。《水经·河水注》: “滥水又西北,径武街城南,又西北径降狄道故城东。昔马援为陇西太守六年,为狄道开渠,引水种秔稻,而郡中乐业,即此水也。滥水又西北流,注于洮水。”②即今青海贵

  • 朝解城

    亦作朝斛城。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旧唐书·地理志》 符离县: “隋治朝解城。贞观元年移治竹邑城。”

  • 坦埠

    ①即今安徽东至县东北坦埠乡。1912年《安徽省全图》: 东流县东北有坦埠。②即今山东蒙阴县东北七十里坦埠镇。清宣统《蒙阴县志》 卷1有坦埠。集镇名。在安徽省东至县东北部、升金湖南侧。坦埠乡人民政府驻地

  • 刈陵县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改潞县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黎城县北十里古县。建义元年(528)改属襄垣郡。北周属上党郡。隋开皇三年(583)属潞州。十八年(598)改黎城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十一

  • 休马

    民国间由白力登马族分出,驻牧地咱曲河(今青海称多县东扎曲河)流域。

  • 金洲

    一译金地。梵语意为吉祥胜利。所指地域,有时为缅甸南部,有时为暹罗,有时为马来半岛,有时为苏门答腊。一说为东南亚地区的泛称。惟托勒密和其他古代西方地理学家所称之Gold Khersonese,系指今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