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政桥
在今福建建瓯市治西南旧平政门外。旧有浮桥,宋乾道初郡守陈俊卿累石为址,架木为梁,建于建江上。后屡圯屡复,清初称通都桥。《方舆胜览》卷11建宁府:平政桥“跨大溪,立趾十有一,各高七十二尺,酾水之道有九,梁空而行,复为屋二(一作三)百六十楹于其上, 而欄翼之”。
在今福建建瓯市治西南旧平政门外。旧有浮桥,宋乾道初郡守陈俊卿累石为址,架木为梁,建于建江上。后屡圯屡复,清初称通都桥。《方舆胜览》卷11建宁府:平政桥“跨大溪,立趾十有一,各高七十二尺,酾水之道有九,梁空而行,复为屋二(一作三)百六十楹于其上, 而欄翼之”。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镇。隋以前为江宁县治所。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部,北濒长江。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江宁,人口 8000。因西晋江宁县治此得名。宋称
源出今山东东明县南,东流经菏泽、郓城,至寿张县界流入运河。或曰即山东境之古灉河。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西北一百七十余里之典角。为阿里去克什米尔、拉达克交通要道所经之地。民国 《西康西藏详图》 作碟穆绰克。
又译为桑伊寺、桑鸢寺。藏语意为 “无边无际”、“存想”。在今西藏扎囊县东北三十八里桑耶乡南,雅鲁藏布江北岸。建于唐大历十四年(779)。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10世纪后成为喇嘛教宁玛派 (红
即今湖南岳阳市东北陆城镇。《清一统志·岳州府二》:陆城“在临湘县(今陆城镇)东南三十里。吴陆逊屯兵下隽,建昌侯虑筑土城以居之,故名。今板桥里土城,是其遗址”。区片名。在湖北省枝城市东部、清江汇入长江处
在今贵州惠水县北。 《方舆纪要》 卷121定番州“天马山” 条下: “龙玩珠山, 在州(治今惠水县) 北二里。以山势盘曲向城也。”
元置,在今广东始兴县东北浈水南岸。
在今河南修武县西。《清一统志·怀庆府二》: 聃村“在修武县西二十里。周老聃所居。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此。亦名孔庄”。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句容县: “亭水旧在城东。《志》 云,源出县北三十里之亭山,绕县城东,又南与赤山湖合,流经百堽堰,下流入于秦淮。”
1940年析屏山县沐川场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1942年升为沐川县。1940年置,治沐川(今四川沐川县沐溪镇)。1942年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