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城县
①南朝宋置,属魏兴郡。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南六十里。西魏废帝元年(552)并入宁都县。
②西魏置,属番和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境。隋开皇中省入番和县。
③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广城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仁寿元年(601),改名乐寿县。
古县名。(1)南朝宋置,治今陕西省紫阳县东南。属魏兴郡。齐因之。西魏废。(2)北周置,治今甘肃省永昌县境。属番和郡。隋开皇中废入番和县。(3)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乐城县置,治今河北省献县。属瀛州。仁寿元年(601年)改乐寿县。
①南朝宋置,属魏兴郡。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南六十里。西魏废帝元年(552)并入宁都县。
②西魏置,属番和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境。隋开皇中省入番和县。
③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广城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仁寿元年(601),改名乐寿县。
古县名。(1)南朝宋置,治今陕西省紫阳县东南。属魏兴郡。齐因之。西魏废。(2)北周置,治今甘肃省永昌县境。属番和郡。隋开皇中废入番和县。(3)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乐城县置,治今河北省献县。属瀛州。仁寿元年(601年)改乐寿县。
明洪武八年 (1375) 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明末废。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治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属辽东都司。后废。
即今新疆乌恰县西北乌鲁克恰提乡。1930年于此设乌鲁克恰提设治局。“乌鲁克恰提”,柯尔克孜语意为“伟大的山峡”。
一作毛狗寨。即今湖南保靖县西南五十八里毛沟镇。洪宪元年 (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 保靖县西南有茅沟寨。
即殽黾。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渑池县西。《资治通鉴》: 西汉景帝前三年 (前154),作 “殽渑之间”。
在今安徽宁国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文脊山”条下:“又东十余里为石岭,建炎二年,叛将戚方犯宁国, 邑人方致尧拒之于石岭,不克,死之,是也。”
①即白庙儿山。在今河北沽源县南。《后汉书·乌桓传》:建武二十一年(45),“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代郡以东尤被其害。……其在上谷塞外白山者,最为强富”。《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十年(732),幽州节度使赵
即今湖北远安县西北三十八里洋坪镇。清设把总驻防。
亦作什贲城。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什拉召附近。《元和志》卷4夏州朔方县:“什贲故城,在县理北,即汉朔方县之故城也。……自汉至今,常为关中根本。什贲之号,盖蕃语也。”《新唐书·地理志》夏州塞外道:“过横水,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太平门内九华山下。《南齐书·崔慧景传》: 崔慧景 “性好谈义,兼解佛理,顿法轮寺,对客高谈”。即此。
即今新疆英吉沙县。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117 《西域土地人物略》: “ (石子) 泉南苦把力站,南为店子井,北为养泥城儿。其城东至石城行八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