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庙前镇

庙前镇

清置,属荣河县。故址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


(1)在山西省夏县西南部。面积125.7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庙前,人口 2700。古名官庄镇,明代建后土庙,改今名。1953年设庙前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产小麦、棉花及蔬菜、水果。特产工业用沙。209国道、太三门公路在此交会。古迹有唐阳城墓、阳公庙、柏塔寺等。(2)在安徽省青阳县西部、九华山北麓、八都与九都两河汇流口。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庙前街,人口 1980。清代称慕善镇,后因在五显庙前得名庙前镇。原属九华公社。1963年设庙前乡,1964年置四清镇,1984年复设庙前乡,1993年置镇。产稻、茶叶、蚕茧、苎麻等。有石英砂、建筑涂料、竹编、制茶等厂及养貂场。为县西茶叶、苎麻、蚕茧集散地。有公路接五九公路。有清康熙、乾隆年间修建的石桥。(3)在福建省连城县南部。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庙前,人口 1590。因设有关帝庙,故名。1949年设庙前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主产稻,并产松脂、香菇等。有无线电、松香、木材加工、农具等厂。为附近木材、木耳、药材集散地。有煤、锰、石灰石、钨、铅、锌等矿。厦隘公路经此。(4)在湖北省当阳市中北部。面积332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小烟墩集,人口 3000。1949年属庙前区,1958年属淯溪公社,1961年为庙前公社,属庙前区。1975年撤区,金牛、庙前、巩河三公社合并为庙前公社。1984年置镇。2001年烟集乡并入,同时将驻地由沙坝河迁至小烟墩集。巩河、楼子河分别流经西部和中部,漳河经东部。主产稻,产木梓、油桐、黑木耳等。矿产有煤、铁等。有松香、家具、农机等厂。烟远公路经此。(5)在湖南省常宁市区东南、潭水上游东岸。面积78.6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庙前,人口 1200。集镇南昔有回龙庙,故名。1995年建镇。主产稻,并产楠竹、生漆。有建材厂。为常宁、桂阳两县市边境重要集市。有公路与衡桂公路相接。相传三国蜀相诸葛亮督军于此。


猜你喜欢

  • 承流谷水

    当今青海乐都县西北之水磨沟。《水经·河水注》: “湟水又东,左则承流谷水南入。”

  • 汪垫宗

    即今西藏白朗县南汪丹。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汪垫”。

  • 仙茅山

    在今福建罗源县东北十里。明王应山《闽都记》卷32罗源县:仙茅山“在徐公里。两山相连,曰大茅、小茅。大而高峻,嘉树繁茂。相传徐登尝采茅根于此”,故名。

  • 阿里马城

    亦作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西辽属地。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克千山南麓。元耶律楚材《西游录》:“既出阴山,有阿里马城。西人目林擒曰阿里马,附郭皆林擒园囿,由此名焉。”即此。后为察合台汗国都城。相传在16世纪初

  • 饶良县

    隋开皇七年 (587) 改阳平县置,为显州治。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大业三年 (607) 改为比阳县。古县名。隋开皇七年(587年)改阳平县置,治今河南省泌阳县,属显州。大业二年(606年)改名比阳县。

  • 沃阳县

    ①西汉置,属雁门郡,为西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双古城乡古城。东汉废。北魏复置,属善无郡。北齐又废。②东魏天平二年(535)置,属善无郡。治所在今山西县西南。北齐废。古县名。(1)西汉置,治

  • 三山谷

    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与江口县交界处之梵净山。《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辰阳:“三山谷,辰水所出。”

  • 韩州站

    元于韩州置,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偏险城。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贾道铺,正东微北一百一十里韩州”。

  • 昂山

    ①在今浙江龙泉市西。《方舆纪要》 卷94龙泉县: 昂山在 “县西三十里。青壁嵯峨,削入云际”。②在今江西贵溪县西南百余里。《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贵溪县: 昂山 “东连贵潭,西接梅潭,南入福建界,北

  • 丱兮城

    又名千童城。秦置,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方舆纪要》卷13沧州盐山县引《舆地志》:“高城东北有丱兮城,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千人至海求蓬莱,因筑此城,侨居童男女,号曰丱兮。汉因置千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