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屯
即今辽宁康平县 (康平镇)。《清史稿·地理志》 康平县: “旧名康家屯,光绪三年移八家镇经历治此。六年析科尔沁左翼中、后二旗南境,前宾图王旗东境,改置县。”
即今辽宁康平县 (康平镇)。《清史稿·地理志》 康平县: “旧名康家屯,光绪三年移八家镇经历治此。六年析科尔沁左翼中、后二旗南境,前宾图王旗东境,改置县。”
西魏置,属淯阳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北。北周废入黄土县。
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 置,属平越府黄平州。治所即今贵州湄潭县。据明曹学佺 《名胜志》:“湄潭之水源自播州,流绕县前宛曲如眉,故以名潭,而县名亦以因之。” 清属平越州。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192
在今湖北荆门市南。《清一统志·荆门州》:古宛城 “在荆门州南六十里。《旧志》: 魏立荆州,理宛城。即此也”。
即今甘肃西部洪水坝河。《明史·地理志》肃州卫:“东南有红水,俱流入白水。”《清一统志·肃州》:红水“在州东南三十里。源出南山,北流合白水, 至下古城东南入讨来河。水有红色,故名”。村名。在甘肃省景泰县
即今河北抚宁县东二十里榆关镇。明初置驿于此。为抚宁县出入山海关要道。在河北省抚宁县中南部。面积168.1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榆关,人口1640。西临渝河(今戴河),且为重要关隘,因名临渝关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一百二十里厉山。《寰宇记》 卷144随州随县: “厉山在县北一百里。高一里。《荆州记》 云: 随地有厉乡村,下有一穴,是神农所生穴也。穴口方一步,容数人立。今穴口石上有神农庙在。”
在今河北南宫市西北。《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一年 (816),“魏博奏败成德兵,拔其固城; 乙丑,又奏拔其鸦城”。胡三省注: “固城、鸦城,当在冀州南宫县界。”
亦作拔曳固。隋、唐铁勒 (勅勒) 十五部之一。分布于今蒙古国东南乔巴山一带。《新唐书·回鹘传一》: 隋大业间 “韦纥乃并仆骨、同罗、拔野古叛去,自为俟斤,称回纥。…… (唐贞观间) 乃以回纥部为瀚海,
即济隆城。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清松筠《西招纪行诗》 注: “自宗喀西南行三日,可抵济咙边隘。”
北宋置,属内乡县。在今河南西峡县东古菊水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