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彰化县

彰化县

清雍正元年 (1723) 置,属台湾府。治所即今台湾省彰化县。取 “显彰皇化” 之意。光绪二十一年 (1895) 被日本侵占,后改设彰化市。1950年复设彰化县。


在台湾省本岛西中部,西临台湾海峡。面积1061.7平方千米。人口约131.6万。辖1市、7镇、18乡。县治彰化市。原称半线社,为高山族聚居地。清雍正元年(1723年)划原诸罗北部设彰化县,取意“显彰皇化”。日占初曾废县设厅,后属台中州。1945年台湾光复后废州复属台中县。1950年自台中县分置彰化县。地处彰化平原、八卦台地北部、西部。大部地势低平,仅东北、东境略高。产稻、甘蔗、亚麻、小麦、甘薯、花生和香蕉、柑橘、菠萝等水果。辟有福兴工业区、埤头工业区、彰化滨海工业区、芳苑工业区。有制糖、食品加工、制药、手工艺品、金属工具等厂。有浅海养殖、淡水养殖业。台湾纵贯铁路山、海两线在此汇合;高速公路和1号、14号、17号和19号省道均过境。鹿港为台湾最早开辟港口之一,后因河道淤浅,航运阻塞而衰落。名胜古迹有八卦山、孔子庙、兴贤书院、南瑶宫、开化寺、天后宫。


猜你喜欢

  • 台城县

    北魏置,为凉州东泾郡治。当在甘肃武威地区。后废。

  • 隆回镇

    即今湖南隆回县北八十七里司门前镇。原属邵阳县,明、清于此置巡司。1947年划归隆回县。

  • 浯水

    又名浯汶。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水经·潍水注》: “ (浯) 水出浯山……东北入潍。”(1)即“浯汶”。见“五汶”。(2)又名清河。源出今山东省莒县北浯山,东北流经安丘、诸城二市县,至高密县界入潍河。

  • 蓟北县

    辽初改蓟县置,与幽都县同为幽都府治。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开泰元年 (1012) 改名析津县。古县名。辽初改蓟县置,治今北京市旧城区西南隅。与幽都县同为幽都府治。开泰元年(1012年)改名为析津县。

  • 南单台 (臺)

    即鹿台。在今河南淇县治。《水经·淇水注》: “ 《竹书纪年》 曰: ‘武王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南单之台,盖鹿台之异名也。”

  • 顺阳镇

    金废顺阳县为镇,属穰城县。在今河南邓州市西三十里。后复为县。

  • 勐 (猛) 海

    即今云南勐海县。明、清为版纳勐海驻地。1927年为佛海县治。1953年复为版纳勐海驻地。1958年为勐海县治。傣语 “勐海” 意为厉害之人居住、管辖的平坝。

  • 阴县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三国魏属南乡郡。晋属顺阳郡。南朝宋属广平郡。西魏改阴城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属南阳郡。三国魏属南乡郡,西晋太康后属顺阳郡,南朝宋

  • 河田墟

    即今广东陆河县 (河田镇)。清属陆丰县,置巡司于此。1988年设陆河县治此。

  • 偃师县

    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即今河南偃师市。《元和志》 卷5: “武王伐纣,于此筑城,息偃戎师,因以名焉。” 西晋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洛州。治所在今偃师市东南五里老城。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