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怀安县

怀安县

①三国吴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南一百里思怀。后废。东晋末复置。南朝梁改为怀泽县。

②三国吴分宛陵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四十里,一说在县东南百里。西晋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入宣城县。

③南齐改安怀县置,为东官郡治。治所在今广东惠东县西北梁化镇。隋开皇时废。

④唐开元十年(722)置,属庆州。治所即今甘肃华池县西北怀安乡。《元和志》卷3怀安县:“古居近党项藩落,开元十年,检逃户初置,故以‘怀安’为名。”五代时废。

⑤唐末置,属新州。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东南四十里怀安镇。辽属大同府。元属兴和路。明洪武初废,二十六年(1393)改置怀安卫。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复改为怀安县,属宣化府。民国初属直隶口北道。1928年属察哈尔省。1951年迁治柴沟堡(即今怀安县)。1952年直属河北省。

⑥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析闽县敦业等九乡置,属福州。治所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北。咸平二年(999)移治淮安(今福建福州市西淮安)。明洪武十二年(1379)又移治今福州市。万历八年(1580)废,并入侯官县。


(1)古县名。(1)三国吴分宛陵县置,治今安徽省宁国市东南。属丹阳郡。晋改属宣城郡。南朝陈天嘉五年(564年)省入宣城县。(2)三国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南。属丹阳郡。后废。东晋复置。南朝梁改名怀泽县。(3)南朝齐以安怀县改名,治今广东省惠东县西北梁化。属广州。隋开皇时废。(4)唐开元十年(722年)置,治今甘肃省华池县西北怀安。属庆州。五代废。(5)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析闽县敦业等九乡置,治今福建省福州市西北。属福州。咸平二年(999年)移治今福建省福州市西淮安。元属福州路。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徙治今福州市。万历八年(1580年)废,并入侯官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西北部,西邻山西省。属张家口市。面积 1660 平方千米。人口24.6万。辖4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柴沟堡镇。唐长庆二年(822年)取“怀恩而安”意,改夷舆县为怀安县,治今旧怀安,属河北道新州。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废县置卫,治今怀安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复置县,属直隶宣化府。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1年与万全县合并,称万安县。1945年复设怀安县。1949年县人民政府迁今址。1952年划归河北省张家口专区,1959年属张家口市,1961年复属张家口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划归张家口市。地处洋河盆地西部,中低山、丘陵、盆地交错。洋河流经。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玉米、高粱、薯类、豆类。有刀具、化肥、水泥、啤酒等工业。京包铁路及110国道、张大等公路经此。古迹有昭化寺、汉墓群、明长城。


猜你喜欢

  • 筐儿港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北运河东岸。清雍正九年 (1731) 设把总驻守。

  • 新罗山

    在今浙江临海市西。《清一统志· 台州府》: 新罗山 “在临海县西三十里。与八叠岭相望。鸟道巑��, 登陟艰阻。 山多野果, 土人利之”。

  • 竹堑溪

    在今台湾省新竹县北。《清一统志·台湾府》:竹堑溪“在彰化县中港溪之北。源出大山中,西流经竹堑社北,又西入海”。

  • 加牙河

    在今贵州龙里县南。《明一统志》卷88龙里卫:加牙河“在平伐长官司治北。源出谷者寨,流入瓮首河”。

  • 义阳山

    ①在今河南信阳市。《寰宇记》卷132信阳县:“义阳山在县东五十步。”《清一统志·汝宁府一》:“本名武山。后依山立义阳郡, 因更名。”②在今贵州风冈县东三十里。《清一统志·石阡府》:义阳山“唐义州治此”

  • 拉卜楞镇

    即今甘肃夏河县治。因拉卜楞寺而得名。1926年于此设拉卜楞设治局。1928年改置夏河县。在甘肃省夏河县西部、大夏河上游两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1.4万,有汉、藏、回等族。“拉卜楞”

  • 大幕

    亦作大漠。即大沙漠。在今蒙古国南部与我国内蒙古北部之间,为戈壁大沙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西汉元狩四年(前119),骠骑将军霍去病一军击匈奴, 出代、右北平,“约轻赍,绝大幕”。

  • 景真八角亭

    在今云南勐海县城西二十八里景真山上。建于清康熙四十年 (1701,傣历1063年)。傣语称 “窝苏”,意为举行宗教仪式之地,或高级僧侣活动的经堂。高21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为折角亚字形砖砌须

  • 兰亭

    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二十七里兰渚山下。《水经·渐江水注》:“(西陵湖)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勗封兰亭侯,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晋书·王羲之传》:东晋永

  • 泰宁卫

    明兀良哈三卫之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 于兀良哈地置,属大宁都司。泰宁卫又称“往流” (Onglighut),意即 “王之民”,当即辽王直属部民,其地在元泰宁路境 (今吉林洮儿河、绰尔河下游)。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