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风山
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明一统志》 卷82琼州府: 息风山 “在感恩县东一十里。山下有巨穴,深不可测。每飓风作,黎人祷之则止”。《清一统志·琼州府一》 谓息风山 “在感恩县东二十五里”。
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明一统志》 卷82琼州府: 息风山 “在感恩县东一十里。山下有巨穴,深不可测。每飓风作,黎人祷之则止”。《清一统志·琼州府一》 谓息风山 “在感恩县东二十五里”。
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东安县:九星岩,“九峰尖秀如玉笋,下有岩穴如堂,中有幽径,又有石泉,水引流可以溉田”。《清一统志·罗定州》:九星岩“群峰森列,独西南一峰有石室。穹窿
即今福建永泰县西嵩口镇。明置巡司于此。(1)在福建省永泰县西南部、大樟溪上游。面积250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嵩口,人口1060。处高山下,大漳溪、长庆溪汇合口,故名。1958年设嵩口公
即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图音河注入之鄂罗克湖。《魏书·蠕蠕传》:太平真君十年(449),拓拔焘亲征柔然,高凉王那与吐贺真激战,吐贺真“弃辎重,逾穹隆岭远遁。那收其辎重,引军还,与车驾会于广泽”。
亦作小邾镇。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六十里小纪镇。清道光《泰州志》卷2:西北隅有小纪镇。(1)在江苏省江都市东北部。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小纪,人口5200。明称小纪庄,以纪姓在此摆渡
又名千童城。秦置,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方舆纪要》卷13沧州盐山县引《舆地志》:“高城东北有丱兮城,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千人至海求蓬莱,因筑此城,侨居童男女,号曰丱兮。汉因置千童县。”
在今河南封丘县南十里。《寰宇记》卷1封丘县:云响城,“按《史记》云,吴、晋率诸侯会于黄池,莫不云集响应,共筑此城。因以为名”。
1928年置,省会在宁夏县(今宁夏银川市)。辖境相当今宁夏大部(固原地区除外)和内蒙古狼山以西地。1954年撤销,以县、市并入甘肃省,蒙旗并入内蒙古。1958年10月25日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即金城山。亦名崇城山。在今四川仪陇县城内北隅。《方舆纪要》 卷68仪陇县: 金城山 “杜佑曰: 山本名隆城,梁置县在山上,凭险为理,因曰隆城郡。唐方州亦治此”。
西汉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小城子。县因白檀山而名。东汉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二年(207),“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即此。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泸定等县境。北宋以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