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一百八十里二郎镇。《清史稿·骆秉璋传》:同治元年(1862),清军镇压李永和义军,“黄淳熙援顺庆,战于定远,阵斩何国樑,贼大败。追至潼川二郎场,中伏,淳熙阵亡”。即此。
即今湖南武冈市东南十里龙溪铺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武冈州图:州东南有龙溪。
北宋置,属威远县。在今四川威远县南二十里。清乾隆 《威远县志》 卷2: “宋隐士赖钟镇在游家坝。” 嘉庆 《威远县志》 卷3: 鲲化桥在 “县南二十里,旧名游家桥”。
一般认为在今非洲东岸索马里之布腊瓦一带。《明史·外国传七》:“不剌哇,与木骨都束接壤。自锡兰山别罗里南行,二十一昼夜可至。永乐十四年至二十一年,凡四入贡,并与木骨都束偕。郑和亦两使其国。宣德五年,和复
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周书·文帝纪》:西魏大统八年(542)十月,宇文泰出军蒲坂击高欢,“军至皂荚,齐神武退”。《方舆纪要》卷41临晋县:皂荚戍“在县南”。
①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王屋山之绝顶。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有“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②在今河南渑池县东北十八里。《寰宇记》卷5渑池县:天坛山“高五百丈,四面陡绝如坛。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
亦称什方侯国。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封雍齿置,属广汉郡。治所即今四川什邡县。元鼎五年(前112)国除,改为汁方县。
又名银山或银峰山。在今江西德兴市东。《舆地纪胜》卷23饶州:邓公山“本名银山,因邓远为场,改今名”。《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银山“在德兴县东三里。一名邓公山。山出银,唐总章初置场。至宋天圣间,山穴倾
在今甘肃景泰县境内。《方舆纪要》卷62靖远卫:大沙沟“在卫北黄河外。嘉靖中边臣李承勋言,宁夏自镇远关至大沙沟,旧有台堡相接,以断北寇西行之路是也”。
①指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以后至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以前伊犁将军的辖区。其时将军驻惠远城,统辖天山南北路各驻防城,即当时的新疆全境。②指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以后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