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县
1949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文安、新镇两县合并设置,治所即今河北文安县。取两县首字为名。1949年冬复名文安县。
旧县名。冀中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河北省文安、新镇二县合置。以二县首字得名。1942年撤销,改置四联县(文安、新镇、雄县、霸县合置)。1944年撤销,恢复文新县。1945年再撤文新县,恢复文安、新镇二县。1949年又由文安、新镇二县合并改置,治今河北省文安县驻地文安镇。同年撤销,设立文安县。
1949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文安、新镇两县合并设置,治所即今河北文安县。取两县首字为名。1949年冬复名文安县。
旧县名。冀中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河北省文安、新镇二县合置。以二县首字得名。1942年撤销,改置四联县(文安、新镇、雄县、霸县合置)。1944年撤销,恢复文新县。1945年再撤文新县,恢复文安、新镇二县。1949年又由文安、新镇二县合并改置,治今河北省文安县驻地文安镇。同年撤销,设立文安县。
在今甘肃环县南。《元和志》卷3庆州马领县:“隋义宁二年于今县治北四十里百家堡置马领县。”《资治通鉴》:唐武德七年(624)六月,庆州都督杨文干反,七月,“杨文干袭陷宁州,驱掠吏民出据百家堡”。即此。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临安府置,二十一年 (1284) 为江浙行省治所。治所在钱塘、仁和二县 (今浙江杭州市)。辖境相当今浙江杭州、海宁、余杭、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至正二十六年 (1366)朱
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南四十里。《金史·仆散安贞传》: 兴定五年 (1221),伐宋,“安贞出息州,军于七里镇,宋兵据净居山,遣兵击败之”。山顶有净居寺,北宋苏轼尝避暑于此。
唐乾符二年 (875) 置,属戎州。即今四川南溪县。北宋乾德中移南溪县治此。唐乾符二年(875年)置,即今四川省南溪县。北宋乾德中移南溪县治此。
在今四川荣县城清富山麓。明正德 《四川志》 卷19: 荣王旧城 “在 (荣县) 治西一里。宋光宗居潜邸之时, 开熙元年诏以卫国公为皇子, 赐名贵诚,封荣王。筑城周二百丈。元末隳废”。《
即今河故城县西北十八里西原隰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故城县:西有西原隰。
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十五里。五代晋开运二年 (945) 聊城县及博州迁治于此。相传为巢父隐居躬耕处。《清一统志·东昌府一》 谓巢陵城在聊城县东北十五里; 《方舆纪要》 卷34又谓巢陵城在聊城县西南十五里,
元初置,属巩昌路。治所在河池县 (今甘肃徽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徽县、两当二县地。至元元年 (1264) 改为徽州。南宋宝祐末蒙古入蜀置,治河池县(今甘肃徽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徽县地。至元元年(126
即今台湾基隆市东北棉花屿。清汪楫 《疏抄》: “辰巽三更取梅花屿,单卯十更取钓鱼台北边过。”即今台湾省基隆市东北棉花屿。清汪楫《疏抄》:“辰巽三更取梅花屿,单卯十更取钓鱼台北边过。”
1932年伪满取消哲里木盟,成立兴安南分省。1934年改为兴安南省。省会在达尔罕王府(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驻地保康镇西南花吐古拉苏木附近)。1935年9月迁王爷庙街(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驻地乌兰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