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山
①即今吉林磐石县西北之朝阳山乡。《清史稿·地理志》: 磐石县官商路 “西由朝阳山达伊通”。
②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北。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4: 朝阳山 “在 (木兰) 县北百里黑山正于西行再起之主峰也。产煤”。
③在今河南淇县西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49淇县: 朝阳山 “有岩石泉林之胜”。
④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寰宇记》 卷77通望县: 朝阳山 “在县南,与众山连接,至大渡河绝”。
①即今吉林磐石县西北之朝阳山乡。《清史稿·地理志》: 磐石县官商路 “西由朝阳山达伊通”。
②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北。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4: 朝阳山 “在 (木兰) 县北百里黑山正于西行再起之主峰也。产煤”。
③在今河南淇县西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49淇县: 朝阳山 “有岩石泉林之胜”。
④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寰宇记》 卷77通望县: 朝阳山 “在县南,与众山连接,至大渡河绝”。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以广昌县改名,为鄱阳郡治。治所在今江西波阳县北石门街镇。南齐属鄱阳郡。陈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浩州。八年(625)并入鄱阳县。②五代晋天福初改贵乡县置,为广晋府治。治
在今浙江安吉县 (递铺镇) 北三十六里梅溪镇。《寰宇记》 卷94长兴县: “ 《隋图经》 云: 吴兴故鄣东三十里有梅溪山。” 《方舆纪要》 卷91安吉州: 梅溪山“立石高百余丈,四面斗绝,不可登陟。下
一名寸金城。北宋熙宁五年 (1072) 置,属熙州。在今甘肃临洮县东二十二里。元废。又作寸金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在今甘肃省临洮县东。
战国赵邑,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七十五里鱼河堡附近。《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三年(前296),“灭中山,迁王于肤施”。即此。后地入秦,于此置肤施县”。
即桑里。今西藏桑日县。
又称通灵洞。在今云南开远市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15阿迷州: 买吾山 “有南洞,亦曰通灵洞。邹应龙记云: 阿迷州南有岩穴数处,旧为逋薮。即买吾诸山也”。《清一统志·临安府》: 通灵洞“在阿迷州东
唐置,属北庭大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上双河街。《新唐书·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
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韦州镇。《清一统志·宁夏府二》:韦州堡“在灵州东南二百二十里,即故韦州。明宏治十年置千户所,筑城周二里。今设把总”。
三国吴置,属交州。治所在九德县(今越南义静省荣市)。《水经·温水注》:“《林邑记》曰:九德,九夷所极,故以名郡。”西晋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地。南朝宋治所在浦阳县(今越南义静省荣市东南)。南齐还治九德县
北宋嘉祐七年 (1062) 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雷火洞 (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镇)。元丰以后改为下雷州。北宋嘉祐中置羁縻州。治雷火峒(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元丰以后改为下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