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镇
即今江苏邗江县东南李典镇。民国《江都县续志》卷1:李典镇“在县城东南中兴洲境沙头镇之东, 距城陆路二十八里, 水路三十二里”。
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东南部。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李典,人口 2500。村落名称由李家当铺演变而来。1949年为李典乡。1958年置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置镇。产稻、小麦。有服装、皮鞋、精细化工、起重设备、挂浆机、防水器材、太阳能热水器等厂。新泰公路经此。
即今江苏邗江县东南李典镇。民国《江都县续志》卷1:李典镇“在县城东南中兴洲境沙头镇之东, 距城陆路二十八里, 水路三十二里”。
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东南部。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李典,人口 2500。村落名称由李家当铺演变而来。1949年为李典乡。1958年置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置镇。产稻、小麦。有服装、皮鞋、精细化工、起重设备、挂浆机、防水器材、太阳能热水器等厂。新泰公路经此。
隋开皇十一年(591)改允州置,治所在新会县(今广东新会市北)。《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新会县:冈州“以地有金冈以名州”。辖境相当今广东新会市境。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贞观十三年(639
隋开皇八年 (588) 改阳平县置,属魏州。治所即今山东莘县。开皇十六年 (596) 为莘州治。大业初改为莘县。古县名。隋开皇八年(588年)改阳平县置,治今山东省莘县。属魏州。十六年为莘州治。大业初
即今四川璧山县西南马坊镇。清同治《璧山县志》卷1:马坊桥在“县南八十里”。
即定远城。在今陕西西乡县南十五里。东汉永建七年(132)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于此。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置,属江浙行省。治所即今江苏溧阳市。二十七年 (1290) 降为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溧阳府置,治今江苏省溧阳市,属江浙行省。二十七年降为县。
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一》:阿剌古山“在碾伯县东北六十里, 与冰沟山相连。山顶宽平可耕,中有鲁班峡”。
在今安徽宿州市南。《宋史·陈希亮传》:“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尝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
又名登山、东门山。在今湖北咸宁市东。《清一统志·武昌府一》:东高山“在咸宁县东 一里。为邑之镇”。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南部。清许琰《普陀纪胜》:“白华岭在正趣峰下。”有巨石高三丈余,兀立山麓,上镌“白华山”三大字。
即今四川井研县东北研经镇。清光绪《井研县志》 卷4: 盐井湾场 “旧名苦茨溪,创自雍正十三年。东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