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苏江
旧名苏历江。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12安南:来苏江“在府城东北。自富良江分流,转而西,直抵锐江。……永乐初,黄福为交趾布政司,以江淤重浚,时王师吊伐,因更今名”。
旧名苏历江。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12安南:来苏江“在府城东北。自富良江分流,转而西,直抵锐江。……永乐初,黄福为交趾布政司,以江淤重浚,时王师吊伐,因更今名”。
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南筹岭。《方舆纪要》卷97建宁府建安县: 筹岭镇在 “府东南百二十里。宋建炎中置筹岭寨于筹岭上。元改为巡司。明洪武四年改置于岭下龙门桥头,即今司也”。
①北魏置,在今安徽太和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21颍州太和县:宋玉城,“玉,后魏将也。齐建元初,魏遣宋玉、刘旭攻寿阳,筑城于此以屯兵, 因名”。②在今湖南临澧县东二十里。《舆地纪胜》卷70澧州:宋玉
北宋元丰四年(1081)置,属渠阳县(后改属沅州)。即今湖南黔阳县西南一百零八里托口镇。《方舆纪要》卷81黔阳县:托口寨“当九溪诸蛮之冲……今亦为戍守处”。
东汉永初六年 (112) 置,为马苑。在今四川会理县境。《后汉书·孝安帝纪》: “六年春正月庚申,诏越巂置长利、高望、始昌三苑。”
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北二十里罗村镇。《寰宇记》卷19淄州淄川县:故反踪城,“《齐记》云,齐景公失马,寻踪遂失于此,故有反踪城。又按《舆地志》云,魏明帝景初三年,以辽东新沓县吏民渡海来去还,于此地置新
即今山东阳信县西二十五里流波坞。《清一统志·武定府》: 流波务,“ 《旧志》: 县界共有十八务,而流波为最大”。
春秋时卫邑。在今山东阳谷县东陶城铺。《春秋》: 桓公十年 (前702),“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杜注: “桃丘,卫地。济北东阿县东南有桃城。” 《方舆纪要》 卷33载: “汉高封功臣刘襄为桃侯,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泥山 “在司东三里,四时积雨、山多泥泞。一名梅岭,以梅赏生其上也”。
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3故城县: 潢卢河 “一名索卢河。亦曰枯河。其水无源,数年一至泛溢,则波涛汹涌,漂庐拔树,随流而下。遇旱辄涸,民播种其中,收获倍利。北流入冀州枣强县界,或以为即卫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二十里赶水镇。明嘉靖十一年 (1532) 移东溪巡司于此。在重庆市綦江县南部。面积198.2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赶水,人口2.5万。宋名捍水,后演变为赶水。曾为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