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陵
江苏吴江市的别称。因五代吴越建县前,为吴县松陵镇地,故名。宋姜夔 《过垂虹》 诗: “曲终过尽松陵路。” 即此。
今江苏省吴江市的别称。因五代吴越建县前为吴县松陵镇地,故名。宋姜夔《过垂虹》诗:“曲终过尽松陵路。”即此。
江苏吴江市的别称。因五代吴越建县前,为吴县松陵镇地,故名。宋姜夔 《过垂虹》 诗: “曲终过尽松陵路。” 即此。
今江苏省吴江市的别称。因五代吴越建县前为吴县松陵镇地,故名。宋姜夔《过垂虹》诗:“曲终过尽松陵路。”即此。
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北。《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唐大顺二年(891),“李存孝董前军攻临城,镇(州)人五万营于临城西北龙尾岗”。即此。在今河北省临城县西北。唐大顺二年(891年),李克用大破王镕军于此
自今陕西西安市东至潼关。长130公里。1932年动工修建,1934年竣工。今为陇海路的一段。
一名龙渊。在今浙江龙泉市南秦溪漠村。《方舆纪要》 卷94龙泉县: 剑池湖在 “县南五里。周三十亩。相传欧冶子铸剑于此,号为龙渊。唐讳渊,改曰龙泉。宋宣和中改曰剑池湖。邑名本于此”。
即冥厄。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战国策·楚策四》: “不知乎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即今西藏那曲县那曲河南岸的龚喀巴、龚喀玛二个山峰。藏语“龚喀巴”意为凹形白额公牦牛峰,“龚喀玛”意为凹形母牦牛峰。《清一统志·西藏》 载:“公噶巴喀玛山,在哈喇乌苏河源之南岸。”
清同治七年(1868)析新宁县置,属广州府。治所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赤溪镇。1912年改为赤溪县。清同治七年(1868年)置,治今广东省台山市东南赤溪镇。属广东省。辖境相当今台山市南部地。1912年改为
即今广西田阳县西南右江南岸旧城村。《明史·地理志》 奉议州: “东有旧城。今治本砦林村也,洪武初迁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西南奉议。明洪武初移奉议州治此。
唐建,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清水河东岸。《元和志》卷3原州萧关县:“御史中丞侯全德奏于故白草军城置。”
即鹤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西北三十里鹤鸣乡境。《三国志·魏书·张鲁传》: “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即“鹤鸣山(1)”。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苏门山。清初孙奇逢隐居于此。世称夏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