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江大洲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融江中。《明史·李锡传》: 万历元年 (1573),镇压怀远县瑶民起义,“锡自统水师,次罗江,独当其冲。时贼屯板江大洲,累石树栅,潜以舟来袭”。即此。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融江中。《明史·李锡传》: 万历元年 (1573),镇压怀远县瑶民起义,“锡自统水师,次罗江,独当其冲。时贼屯板江大洲,累石树栅,潜以舟来袭”。即此。
北魏置,为析州治。治所在盖阳县 (今河南西峡县北)。北周废。北魏置,治修阳县(今河南西峡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县一带。北周废。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寰宇记》 卷25长安县: 雁鹜陂,“地方六顷,承昆明池下流,在镐池北。沈约诗曰: 东出千金堰,西临雁鹜陂”。久废。
明永乐七年(1409)置,寄治在长治县(今山西长治市)。后废。明永乐七年(1409年)置,治今山西省长治市。属山西都司。后废。
①明嘉靖中置,属绥宁县。即今湖南绥宁县南三十九里黄桑坪苗族乡。②即今广东始兴县西江口。明隆庆六年(1572)黄塘驿迁此。明初置,在今广东省始兴县西江口。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费州置,治所在涪川县 (今贵州思南县)。辖境相当今贵州思南、德江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费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费州置,治涪川县(今贵州思南县)。辖境相当今贵
北周置,在今山西绛县北绛水流域。北周置,在今山西省绛县北。因绛水得名。
在今广西灌阳县南二里。《清一统志·桂林府一》: 通真岩 “一名灵岩。前后洞门敞朗,约深十余丈,广二十余步,如大厦焉”。
在今广西融安县南。《方舆纪要》 卷109融县: 采蓝洞 “在县东北二十里。四山环列,洞中平地如砥”。
在今云南祥云县南九里。《方舆纪要》卷117云南县:力士营“相传诸葛武侯驻兵之地”。
即今云南腾冲县东之龙川江。《方舆纪要》卷119南甸安抚司: 孟乃河 “即腾越州之龙川江也。流入境,为孟乃河,又南入干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