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分陇西郡置,属渭州。治所在渭源县 (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元和志》 卷39: “因渭水为名。” 辖境相当今甘肃渭源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西魏大统十七年(
在今贵州赫章县东北。地当川、滇、黔三省之交,群山环合,地势险要。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首领陶新春据此。清王定安 《湘军记》 卷14《平黔篇》: “陶新春者,踞毕节之猪拱箐,有众数万,时掠川滇边地,而苗夷
在今江西彭泽县。《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彭泽县:龙城驿“在县治北半里。旧名彭泽水驿,洪武九年改今名”。清废。又名彭泽驿。在今江西省彭泽县北。明属彭泽县。
亦作三义镇。在今江苏淮阴市西三岔。明置巡司于此。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中东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汊埠,人口3800。因地处三条河流(东河、西河、外河)汇合处,故名。1899年
在今广东中山市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香山县: 北台山 “梅花水出焉,下流入海。宋端宗太后全氏崩,葬于梅花坡上,亦即此水旁矣”。《清一统志 ·广州府》: 梅花水 “源出寿星塘,合乌岩、香炉
即今青海西宁市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北川河。源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东南流至西宁市西北入湟河。《水经·河水注》:长宁川“水出松山,东南流径晋昌城,晋昌水注之。长宁水又东南,养女川水注之。……长宁水
即今四川荣县西南新桥镇。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9: 资国镇 “在 (荣) 县西南四十里,或曰即故资官县也”。
即今浙江象山县治丹城镇。自唐至清初为象山县治。《元和志》 卷26明州象山县: “神龙元年监察御史崔晈奏于宁海东界海曲中象山东麓彭姥村置县。” 清康熙时改名丹城。即今浙江省象山县治丹城镇。唐神龙元年(7
即南部郡。治所在南部县 (今四川南部县)。《旧唐书·地理志》 南部县: “后汉分阆中置充国县,属巴郡。又分置南充国郡。梁改为南充郡,隋改为南部也。”
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60金县:乱山,“其山绵延数百里,稠叠数百峰,参差远近,乱如列戟,黄河经其中,亦郡境之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