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桃源山

桃源山

①在今江西靖安县西北。《寰宇记》 卷106洪州靖安县: 桃源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胜景如武陵。上有仙姑坛及龙须药臼等九洞。其水注下, 南与毛竹��水合。 又山上有宝峰院、 唐权德舆碑记”。

②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三十里。有桃源洞。相传即陶潜所记桃花源。宋本 《寰宇记》 卷118武陵县: “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寻水号曰桃花源,故陶潜有 《桃花源记》。” 《方舆纪要》 卷80桃源县: 桃源山 “高五里,周三十二里。西南有桃源洞,一名秦人洞,即白马洞也。道书以为第三十五洞天”。

③在今广东饶平县西北三饶镇西北。《方舆纪要》卷103潮州饶平县: 桃源山 “在县 (今三饶镇) 西北十里。上有龙潭”。


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下有桃源洞,又名秦人洞、白马洞。相传即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记的桃花源。


猜你喜欢

  • 三猛

    《明史·云南土司一》:“顺宁附境有猛猛、猛撒、猛缅,所谓三猛也。猛猛最强,部落万人。时与二猛为难。”按猛猛在今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猛缅在今临沧县,而“猛撒微弱,后折入于耿马”,即今耿马傣族

  • 南北堰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7灵川县: 南北堰,“ 《志》 云: 去城 (今三街镇)皆三里,灌田二千余顷”。

  • 大像山

    ①在今甘肃甘谷县城西南三里。山上原有石窟二十二处,殿阁屋宇九十四座均遭严重破坏,因有一尊高23.3米的石胎泥塑大佛而得名。《寰宇记》卷150秦州废伏羌县:“大像在废县东一里。石崖上有大像一躯,长八尺,

  • 平定堡

    ①明置,即今辽宁铁岭县东北平顶堡镇。《方舆纪要》卷37铁岭卫“宋家泊堡”条下:“曹(应为曾)迟堡在宋家泊堡东北,其东北又有平定堡。又东北接三万卫之定远堡。”②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平定镇。《方舆纪要》卷1

  • 青竹堰

    在今四川什邡县境。《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青竹堰 “在县境。《志》 云: 县有上下雒口、跑马、杨村等堰凡二十处,皆引雒水以溉田”。

  • 金兰支线

    自浙江金华至兰溪。全长24公里。为浙赣铁路支线。1932年建成。今为金岭铁路之一段。

  • 秀山

    ①在今江苏高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高淳县:秀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山多松柏”。②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八十里灌口乡。《寰宇记》卷105贵池县:贵池“其水源出秀山”。《舆地纪胜》卷22池州:秀山“

  • 郑家口

    又名郑镇。即今河北故城县治。清于此置巡司。1945年故城县迁治于此。

  • 文溪寨

    亦名文村堡。宋置,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南。

  • 婺源县

    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 置,属歙州。治所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清华镇。天祐中移治弦高镇(即今婺源县)。《元和志》 卷28歙州: 婺源县 “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宋宣和后属徽州。元元贞元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