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桃源洞

桃源洞

①又名刘阮洞。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天台山中。《清一统志 · 台州府一》: 刘阮洞 “在天台县西北二十里。又名桃源洞。相传汉永平中有刘晨、阮肇入山采药,遇仙女于此”。

②在今贵州遵义市东南。《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 桃源洞 “在玄妙观右。其洞高阔,彷佛武陵桃源,因名”。


在福建省永安市区东北,燕江畔栟榈山中。包括桃源洞、百丈岩、葛里、修竹湾、栟榈潭五个景区。以桃源洞景色最佳。洞口绝壁高36米,上镌“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内有一线天,岩隙狭仅一线,侧肩而入,拾级而上,高30米,长120米。明徐霞客在游记中称“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洞四周群峰攒列,蔚为壮观,奇岩佳树,景色秀丽。宋李纲诗称之为“小武夷”。其西鳞隐石林,为喀斯特景观。两者组成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桃 源 洞


猜你喜欢

  • 成安县

    ①西汉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东汉废。②北齐置,属清都尹。治所即今河北成安县。北周属魏郡。唐属相州,天祐二年(905)改名斥丘县。五代唐复名成安县。北宋属大名府。金属洺州。蒙古至元二年(

  • 黄酉河

    在今河南确山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50确山县: 黄酉河 “源出乐山,即练河之上流也”。

  • 龙首仓

    又名石头津仓。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古石头城内。《隋书·食货志》:“京都有龙首仓,即石头津仓也。”

  • 三吴

    古地区名。三国吴韦昭著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详。其后说法不一: 《水经注》以吴郡、吴兴、会稽三郡为三吴,相当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宁波一带;唐杜佑《通典》、《元和志》以吴

  • 宜黄水

    在今江西宜黄县东。《寰宇记》 卷110抚州宜黄县: 宜黄水 “在县东南二百六十三里。源出黄土岭,沿流合章水,至西津与汝水同流”。《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宜黄水 “在宜黄县东。本宜、黄二水,宜水源出县

  • 漷水

    一名南沙河。即今山东滕州市南之郭河。源出山东滕州市东北一百里述山西南麓,西流会黄约山诸泉水,径县南,又西南流至微山县入运河。《春秋》: 襄公十九年 (前554),“取邾田,自漷水”。即此。《明史·地理

  • 东汪村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南二十五里东汪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宁晋县图:东南有东汪村。

  • 直塘镇

    即今江苏太仓市西北直塘镇。清宣统《太仓州志》 卷 4: 直塘镇 “水无迤逦曲折,故名”。

  • 紧江

    即今吉林抚松县东南锦江。源出长白山西麓,流入漫江。民国 《抚松县志》 卷1: 紧江 “源出白山前怀西北,流水势湍急,故曰紧江。会桦友河子、梯子河、旱河诸水,至花砬子与漫江相会。由源至口,约百八十里”。

  • 武川镇

    北魏北境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乌兰不浪土城梁古城。《魏书·高祖纪》: 太和十八年 (494),八月 “己未,幸武川镇”。《水经· 河水注》: “荒干水又西南,经云中城北,白道中溪水注之。水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