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帝君神祠
即梓潼庙。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明史·礼志四》: “梓潼帝君者,记云: 神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即梓潼庙。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明史·礼志四》: “梓潼帝君者,记云: 神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七十里时村镇。清于此置巡司。
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北金石镇(大石缸)。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9三台县:大石缸“在县西北一百里”。
又名抚西城。明洪武间建,为抚顺千户所驻地。在今辽宁抚顺市浑河北岸高尔山前。明《全辽志》卷1:抚顺城在“(沈阳中卫)城东八十里。本古贵德地。洪武十七年创立,周围三里有奇”。《明史·杨镐传》:万历四十六年
即今吉林公主岭市北怀德镇。清光绪三年(1877)于此置怀德县。《清史稿·地理志》 怀德县:“旧名八家镇,初属开原,同治五年划归昌图,设分防经历,光绪三年,改置县,隶府。”
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四十里开城镇。唐为开城县治。
1914年由川东道改置,属四川省。治巴县(今四川重庆市)。辖境约当今四川万源、宣汉、达川、渠县、大竹、垫江、长寿、江北、武胜、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以东地区。1928年废。1914年6月由川东道
又名仁寿山。在今贵州思南县东一里。《方舆纪要》卷122思南府:万胜山“四面陡绝。元末红巾之乱,郡人避兵于此”。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明初废。
明嘉靖七年(1528)置,属思恩府。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北那升村(旧下旺)。清光绪二年(1876)属百色直隶厅。1918年废入思林县。明嘉靖七年(152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北下旺。属思恩府
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 晒甲山 “相传李广守右北平,曾驻师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