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陂镇
即焦陂镇。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焦陂镇。明正德《颍州志》 卷2: 椒陂镇 “在州南六十里润河上。前代置镇,有碑存,实宋仁宗宝元二年已卯正月立石。推知置镇,又在立碑之前,今镇废而规制尚存”。清乾隆 《阜阳县志》 卷4: 焦坡集在 “南乡六十里”。
古镇名。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宋属汝阴县。
即焦陂镇。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焦陂镇。明正德《颍州志》 卷2: 椒陂镇 “在州南六十里润河上。前代置镇,有碑存,实宋仁宗宝元二年已卯正月立石。推知置镇,又在立碑之前,今镇废而规制尚存”。清乾隆 《阜阳县志》 卷4: 焦坡集在 “南乡六十里”。
古镇名。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宋属汝阴县。
①泛指华夏东部。《尚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宋蔡沈《传》:“宋亳在东,故曰东夏。”②指中国东部地区。《后汉书·袁绍传》:建安五年(200),移檄州郡曰:“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
在今贵州从江县北。《清一统志·黎平府》 “丙妹铺” 条: “贯洞、朝里寨铺” 等 “皆戍守处”。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后废。古县名。唐仪凤二年(677年)置,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北。属晏州羁縻。后废。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源出千秋岭,至于潜镇入天目溪。《方舆纪要》 卷90于潜县: 虞溪 “源亦发于天目,有三溪同为一流,至此经虞将军庙,曰虞溪”。
元至元九年(1272)改东平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州城镇)。辖境包括今山东东平、东阿、平阴、阳谷、汶上、梁山等县地。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为东平府。元至元九年(127
即今山东莒南县西南三十里板泉镇。旧属兰山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兰山县 (今临沂市) 东北有板泉堐。
在今越南北部谅山省境。《明史·安南传》:宣德二年(1427)讨黎利,柳升军至倒马坡陷殁,王通“惧甚,大集军民官吏,出下哨河,立坛与利盟誓,约退军”。
东晋安帝时以秦州流民置,属晋熙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南阴平郡寄治于此。南齐废。后复置,别置为一城,在南阴平之西。北周废入晋熙县。
本名岐棘山。一名骑立山。即今河南镇平县西北九十里五朵山。《金史·武仙传》:“初,思烈至邓州,承制授宣差总领黄掴三合五朵山一带行元帅府事。”《明史·地理志》 镇平县:“西北有五朵山,产铜。”
又名维亭或唯亭。即今江苏吴县东三十里唯亭镇。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8引《吴地记》:“阖闾十年,东夷侵逼吴境,下营于此,因名之。”后转音为唯亭,镇以亭名。